跳转到内容

弗里吉亚王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阿莫里王朝
拜占庭帝国
820年—867年
864年保加利亚基督化后的拜占庭帝国
864年保加利亚基督化后的拜占庭帝国
首都君士坦丁堡
常用语言希腊语
政府君主制
皇帝 
• 820年—829年
米哈伊尔二世
• 829年—842年
塞奥菲卢斯
• 842年—867年
米哈伊尔三世
历史 
• 米哈伊尔二世即位
820年
• 米哈伊尔三世遇刺
867年
前身
继承
尼基弗里亚王朝
马其顿王朝
第一保加利亚帝国
克里特埃米尔国
西西里埃米尔国

弗里吉亚王朝,又称阿莫里王朝,于820年—867年统治拜占庭帝国。米海尔二世来自小亚细亚中部的弗里吉亚行省阿莫里要塞,该王朝因此被称为弗里吉亚或阿莫里王朝[1]。弗里吉亚王朝延续了先前于813年由利奥五世恢复的圣像破坏运动(第二次圣像破坏运动),直至842年皇后塞奥多拉牧首美多德英语Ecumenical Patriarch Methodios I of Constantinople协助下废除该政策[2]

自800年罗马教宗查理曼加冕为“罗马皇帝”起,帝国就同西方交恶,持续的圣像破坏运动进一步恶化了双方关系。罗马教宗尼各老一世拒绝承认佛提乌担任君士坦丁堡牧首而引发的佛提乌分裂英语Photian Schism,继续加深了这种对立。直至米哈伊尔三世时期废止圣像破坏后关系才有所修复。

第二次圣像破坏期间,帝国开始出现类似于封建制度的制度,大地主或是地方的地主变得愈发越重要,他们为中央政府服兵役并获得土地作为回报[3]。自公元三世纪亚历山大·塞维鲁统治罗马帝国以来,类似的制度就一直存在,当时罗马士兵和他们的子嗣通过服务皇帝而被授予土地[4]

约860年,罗斯人第一次进攻君士坦丁堡,时任牧首佛提乌在一次布道中将他们的进攻描述为一片“野蛮和可怕的海洋”,“一场可怖的北方风暴”[1]

米哈伊尔二世

[编辑]

塞奥菲卢斯

[编辑]

米哈伊尔三世

[编辑]

世系图

[编辑]

尼基弗鲁斯一世
拜占庭皇帝
802—811年
尼基弗里亚王朝

雅典的伊琳妮
拜占庭女皇
797—802年
雅典的塞奥法诺英语Theophano of Athens
斯塔夫拉基奥斯
拜占庭皇帝
811年
普罗科皮娅英语Prokopia
米哈伊尔一世
拜占庭皇帝
811年—813年
巴尔达尼斯英语Bardanes Tourkos安尼亚的玛利亚英语Maria of Amnia
君士坦丁六世
拜占庭皇帝
780年—797年
阿纳斯塔修斯·马尔提纳基奥斯

利奥五世
拜占庭皇帝
813年—820年
巴尔卡1.塞克拉英语Thekla, wife of Michael II
米哈伊尔二世
拜占庭皇帝
820年—829年
弗里吉亚/阿莫里王朝
2.欧弗罗叙尼英语Euphrosyne (9th century)因格尔·马尔提纳基奥斯

塞奥菲卢斯
拜占庭皇帝
829年—842年
帕夫拉戈尼亚的
塞奥多拉
安娜
修女
君士坦丁英语Constantine (son of Theophilos)
米哈伊尔三世
拜占庭皇帝
842年—867年
欧多基娅·因格里娜英语Eudokia Ingerina
巴西尔一世
拜占庭皇帝
867—886年
马其顿王朝

另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A. A. Vasiliev author-link. 拜占庭帝国史. 商务印书馆. 2019. ISBN 978-7-100-16631-7. 
  2. ^ Parry, Kenneth (1996). Depicting the Word: Byzantine Iconophile Thought of the Eighth and Ninth Centuries. Leiden and New York: Brill. pp 11-15. ISBN 90-04-10502-6.
  3. ^ A. A. Vasiliev, History of the Byzantine Empire: 324–1453, p. 564.
  4. ^ A.A. Vasiliev, History of the Byzantine Empire, p. 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