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友兵团 (拜占庭)
伙友兵团是拜占庭帝国时期的主要部队之一,其全称为“皇家伙友兵团”(古希臘語:βασιλική ἑταιρεία,羅馬化:basilikḗ hetaireía),主要由外国人组成。在9-12世纪与名为塔格玛的中央军一道作为帝国职业常备军的组成部分。[1]
词源
[编辑]拜占庭时期,伙友兵团是对保镖的总称。其名称“hetaireia”意为“群聚、社团、友谊”,来源于“hetaîroi”,意为“伴侣、伙伴、战友”。其仿效了古代馬其頓王國的夥友騎兵,以及古典希臘時期参与会饮的贵族[2]。
伙友兵团中最重要的是“皇家伙友兵团”,主要由外国人组成,是皇帝的贴身扈从,在9-12世纪是帝国职业常备军的一部分。伙友兵团这一名词也被用在军区将军的扈从上,其首领为伙友兵团都督(κόμης τῆς ἑταιρείας,kómēs tês hetaireías)[3]。从13世纪起,该名词演变为了一般意义上权贵的武装随从[1]。
历史
[编辑]皇家伙友兵团的确切起源、作用和架构目前尚不清楚[4]。该叫法最早在9世纪初出现,用来称呼战斗中利奥五世的贴身扈从[4]。但是无法确定当时这个名词是指某支特定的部队,还是仅仅是对扈从的统称。直至狄奥斐卢斯在位时期,才能够确切证实这一部队的存在[5]。J·B·伯里推测认为它是盟邦部队的演化[6]。然而约翰·哈尔顿反对该观点,因为某些资料中这两支部队均有出现[7]。哈尔顿认为可能起源自塔格玛的警卫团,该部队在早期成为独立单位之前[8]也曾担任宫廷护卫[9]。
伙友禁卫军由外邦人(ethnikoi)组成,当时的记载中提到了可萨人、法尔干纳人[a]、突厥人(如马扎尔人)、法蘭克人和阿拉伯人[10]。汉斯-约阿希姆·屈恩甚至称其为“拜占庭的外籍军团”[11]。因此尽管它常常和拜占庭本土的塔格玛禁卫军一并提及,但它是一支独立的部队,具备独特的组织架构并起着不同的作用。在战斗中,塔格玛作为职业兵团,组成拜占庭军队的核心,而伙友部队负责保护皇帝本人[12]。
9到10世纪时期的伙友兵团分为三或四个部分,各自有不同的称号,通常由各自的伙友兵团长官统率(ἑταιρειάρχης)[13]。
较资深的一支被称为“大伙友兵团”(μεγάλη ἑταιρεία,megálē hetaireía),首长为大伙友兵团长官,位列军队元帅,并常被直接简称为“[杰出者]伙友兵团长官”[14]。其在9世纪末和10世纪前半叶地位显赫,负责皇帝的安全,并被委以重任。据说羅曼努斯一世在成为皇帝前曾担任这一职务,后由其子赫里斯托弗继承[15]。十世纪中期君士坦丁七世所著的《典仪论》中提及,大伙友总长及其部队负责在战役中保护皇帝的营帐,以及守卫皇宫,这同另一官职帕皮阿斯联系紧密[16]。
中伙友兵团(μέση ἑταιρεία,mésē hetaireía)也在资料中得到证实。斯提利亚诺斯·扎乌齐斯的来源暗示了米哈伊尔三世时期小伙友兵团(μικρὰ ἑταιρεία,mikrà hetaireía)存在的可能[17]。小伙友兵团可能是可能由两个连队组成,分别为哈扎尔人(Χαζάροι)和法尔干纳人连队,约975年的《埃斯科里亚尔职官录》中称其为第三伙友兵团(τρίτη ἑταιρεία,trítē hetaireía)[18][19][20]。历史学家沃伦·崔德戈德估测伙友兵团的总兵力约为1,200人[18]。
到了10世纪初[21],伙友兵团中的荣誉职位作为颇具威望的任命,可由拜占庭本土官员购买,并和国库付给在职者的年俸(roga)关联。购买一个大伙友兵团的职位最低需要花费16磅黄金,每年可以得到40诺米斯达的俸禄,每增加一磅黄金,俸禄就能增加7诺米斯达。中伙友兵团的职位最低需要花费10磅黄金,年俸20诺米斯达。哈扎尔人或法尔干纳人连队最低需要7磅黄金,年俸12诺米斯达[16][22]。哈尔顿认为,这可能证明伙友兵团“已经变为一支展示性的力量,最终不再作为皇帝护卫中的作战部分”[23]。
在10世纪期间,出现了多个部队并入一个指挥官手下的趋势,中伙友兵团也被划归到大伙友兵团长官麾下[17]。此后伙友兵团作为皇帝贴身护卫的功能逐渐消失。伙友兵团是少数几支拜占庭中期留存至科穆宁时期的部队之一,在曼努埃尔一世时期仍被证实存在[24],不过此时的组成已经发生了变化。11世纪晚期, 小尼基弗鲁斯·布林尼乌斯记述称伙友兵团“传统上” 是由拜占庭贵族子弟组成,而非外国人[1]。
[大]伙友兵团长官这一职位也仍旧存在,但是失去了其军事职能,而保留为重要的宫廷官职。11世纪多位有影响力的宦官、部分第二等级的贵族以及拜占庭皇室的年轻亲属都曾就任该职位,例如科穆宁王朝的格奥尔基·帕列奥列格。到了帕列奥列格时期,该职位为显赫的贵族家族成员拥有[15]。
注释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脚注
[编辑]- ^ 1.0 1.1 1.2 1.3 ODB,"Hetaireia" (A. Kazhdan), p. 925.
- ^ Hamilton, Richard. Bryn Mawr Classical Review 02.05.13. O. Murray, Sympotica: A Symposium on the Symposion. Bryn Mawr. [2015-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5).
- ^ Treadgold 1995,第100–105頁.
- ^ 4.0 4.1 Oikonomides 2001,第12頁.
- ^ Haldon 1984,第520頁.
- ^ Bury 1911,第106–107頁.
- ^ Haldon 1984,第246, 520頁.
- ^ Haldon 1984,第252頁.
- ^ Haldon 1984,第323–324頁.
- ^ Oikonomides 2001,第20–21頁.
- ^ Kühn 1991,第68頁.
- ^ Kühn 1991,第68, 105頁.
- ^ ODB,"Hetaireia" (A. Kazhdan), p. 925; "Hetaireiarches" (A. Kazhdan), pp. 925–926.
- ^ Bury 1911,第106頁.
- ^ 15.0 15.1 ODB,"Hetaireiarches" (A. Kazhdan), pp. 925–926.
- ^ 16.0 16.1 Bury 1911,第108頁.
- ^ 17.0 17.1 Bury 1911,第107頁.
- ^ 18.0 18.1 Treadgold 1995,第110頁.
- ^ Bury 1911,第107–108頁.
- ^ Oikonomides 2001,第12, 27頁.
- ^ Haldon 1984,第328頁.
- ^ Oikonomides 2001,第17–18頁.
- ^ Haldon 1984,第329頁.
- ^ Magdalino 2002,第321頁.
文献
[编辑]- Bury, J. B. The Imperial Administrative System of the Ninth Century – With a Revised Text of the Kletorologion of Philotheos.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11. OCLC 1046639111 –通过Archive.org (英语).
- Haldon, John F. Byzantine Praetorians: An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al and Social Survey of the Opsikion and Tagmata, c. 580–900. Bonn: R. Habelt. 1984. ISBN 3-7749-2004-4.
- 亚历山大·卡日丹 (编). 牛津拜占庭辭典. 牛津: 牛津大学出版社. 1991. ISBN 0-19-504652-8.
- Kühn, Hans-Joachim. Die byzantinische Armee im 10. und 11. Jahrhundert: Studien zur Organisation der Tagmata. Vienna: Fassbaender Verlag. 1991. ISBN 3-9005-38-23-9 (德语).
- Magdalino, Paul. The Empire of Manuel I Komnenos, 1143–1180.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ISBN 0-521-52653-1 (英语).
- Oikonomides, Nikos. Some Byzantine State Annuitants: Epi tes (Megales) Hetaireias and Epi ton Barbaron. Byzantina Symmeikta. 2001, 14: 9–28 [2009-07-07]. ISSN 1105-163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6).
- Treadgold, Warren T. Byzantium and Its Army, 284–1081. Stanford,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ISBN 0-8047-3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