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阿斯特鲁德·吉尔贝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斯特魯德·吉爾貝托

阿斯特魯德·吉爾貝托 (Astrud Gilberto)
1966年的阿斯特魯德·吉爾貝托
出生Astrud Evangelina Weinert
(1940-03-29)1940年3月29日
巴西巴伊亞州薩爾瓦多
逝世2023年6月5日(2023歲—06—05)(83歲)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費城
职业歌手詞曲作家
活跃时期1963–2002
配偶若昂·吉爾貝托 (19591964年结婚))
伴侣Nicholas LaSorsa (1960s–1980s)
儿女2
奖项拉丁爵士美國終身成就獎 (1992)
拉丁葛萊美終身成就獎 (2008)
音乐生涯
演奏乐器聲樂

阿斯特魯德·吉爾貝托(葡萄牙語:Astrud Gilberto,1940年3月29日—2023年6月5日),是一位巴西巴薩諾瓦(Bossa Nova)與爵士樂歌手。她因在1964年與史坦·蓋茲(Stan Getz)合作的經典歌曲《來自伊帕內瑪的女孩》(The Girl from Ipanema)而享譽全球,其柔和細膩的「悄聲」唱腔成為巴薩諾瓦音樂的標誌性聲音之一,對該曲風在國際上的普及產生了深遠影響。[1]

早年與家庭

[编辑]

阿斯特魯德·吉爾貝托本名為阿斯特魯德·伊萬格琳娜·溫納特(Astrud Evangelina Weinert),1940年出生於巴西巴伊亞州薩爾瓦多,母親為巴西人,父親則是德國移民。她在里約熱內盧長大,家庭充滿濃厚的音樂氛圍,其母親擅長演奏多種樂器。由於父親是一名語言學教授,吉爾貝托自幼便精通多種語言,包括葡萄牙語英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法語德語日語,這也為她日後的國際音樂事業奠定了基礎。[2]

1959年,她與被譽為「巴薩諾瓦之父」的音樂家若昂·吉爾貝托(João Gilberto)結婚,並於1963年隨丈夫移民至美國。兩人育有一子,名為若昂·馬塞洛·吉爾貝托(João Marcelo Gilberto)。這段婚姻於1964年中期結束。[2] 她與第二任伴侶育有另一子格雷戈里·拉索薩(Gregory LaSorsa),兩人後來也曾在音樂上進行合作。

音樂生涯

[编辑]

突破與成名

[编辑]

吉爾貝托的音樂生涯起源於一場偶然的機遇。1963年,她的丈夫若昂·吉爾貝托與薩克斯風手史坦·蓋茲,以及作曲家安東尼奧·卡洛斯·裘賓正在紐約錄製專輯《Getz/Gilberto》。製作人克里德·泰勒(Creed Taylor)希望推出英文版本以進軍美國市場。當時在場的阿斯特魯德是唯一一位能流利使用英語的巴西人。儘管她毫無專業歌唱經驗,但在丈夫的鼓勵下,她為〈來自伊帕內瑪的女孩〉和〈Corcovado〉獻聲,從而開啟了她的音樂旅程。

她的歌聲純淨、自然且帶有一絲羞澀感,與蓋茲的薩克斯風完美融合,意外地成為專輯的最大亮點。[1] 1964年,唱片公司發行了單曲版本的《來自伊帕內瑪的女孩》,其中省略了若昂·吉爾貝托演唱的葡萄牙語部分,完全聚焦於阿斯特魯德的英語演唱。該單曲在全球獲得巨大成功,銷量超過百萬張,並為她贏得了葛萊美獎年度最佳唱片的提名。[3]

儘管這首歌為她贏得了國際聲譽,但她的經濟回報卻極為微薄。據報導,她僅獲得120美元的錄音標準酬勞,並未獲得任何版稅。據稱,這是因為史坦·蓋茲指示製作人不向她支付相關權利金。[2]

事業起飛後,她也短暫涉足影壇,於1964年參演了電影《Get Yourself a College Girl》和《The Hanged Man》。[4]

個人發展與創作

[编辑]

1965年,吉爾貝托發行了首張個人專輯《The Astrud Gilberto Album》,獲得商業與評論上的雙重成功。整個1960年代,她持續推出多張專輯,進一步鞏固了自己作為巴薩諾瓦代表性歌手的地位。

阿斯特魯德的事業主要在巴西以外地區發展,她在國外的知名度遠高於本國。對於這種現象,她曾表達過不滿。[5][6]

進入1970年代後,吉爾貝托開始嘗試創作歌曲,逐漸從單純的演唱者轉型為創作型歌手。她的音樂風格也變得更加多元,融入當時的流行元素。憑藉語言天賦,她以多種語言錄製歌曲,進一步拓展了其在全球的影響力。

個人生活與巡迴

[编辑]

在1964年的巡迴演出期間,吉爾貝托與史坦·蓋茲發生婚外情,這段關係也導致她與若昂·吉爾貝托的婚姻破裂。她後來形容與蓋茲的關係是一段痛苦的經歷,並表示曾遭受其情感虐待。儘管如此,基於財務需求,兩人仍維持了一段時間的音樂合作關係。[7]

她的兩個兒子後來都成為她的音樂夥伴。長子馬塞洛(Marcelo Gilberto)自1982年起加入其樂隊,擔任貝斯手,同時兼任巡演經理與技術助理。次子格雷戈里(Gregory LaSorsa)也曾參與她的錄音工作,負責吉他演奏。1990年,吉爾貝托與兩位兒子共同創立了 Gregmar Productions, Inc.,致力於推廣與開發新音樂作品。

榮譽與晚年

[编辑]

吉爾貝托的音樂成就為她帶來了多項榮譽。

  • 1992年,她獲得了「拉丁爵士美國終身成就獎」(Latin Jazz USA Award for Lifetime Achievement)。
  • 1996年,她參與了紅熱組織(Red Hot Organization)為防治愛滋病而製作的慈善專輯《Red Hot + Rio》,與喬治·麥可合作演唱了歌曲《Desafinado》。
  • 2002年,她入選「國際拉丁音樂名人堂」(International Latin Music Hall of Fame)。同年,她宣布無限期休假,不再進行公開演出。[7]
  • 2008年,她獲頒拉丁葛萊美終身成就獎

在晚年,吉爾貝托將大量時間投入於動物權利運動,成為一位積極的倡議者。

影響與遺產

[编辑]

阿斯特魯德·吉爾貝托的音樂生涯橫跨五十年。她那獨特柔和的唱腔不僅為〈來自伊帕內瑪的女孩〉賦予經典魅力,更將富有詩意的巴薩諾瓦音樂推向世界舞台。從一位偶然登場的客串歌手,她蛻變為獨立創作人與國際巨星,展現出深厚的多語言與多文化音樂素養。

她的音樂至今仍被廣泛應用於影視作品及被後代音樂人採樣,其影響力歷久不衰:

  • 她的版本《Fly Me to the Moon》被收錄於2003年電影《愛情趴趴走》(Down with Love)的原聲帶中。
  • 《Who Can I Turn To?》在2005年被黑眼豆豆(The Black Eyed Peas)採樣於歌曲《Like That》中。
  • 《Berimbau》被DJ兼製作人Cut Chemist採樣。
  • 《Once I Loved》被收錄於2007年電影《鴻孕當頭》(Juno)的原聲帶中。
  • 波蘭歌手Basia在其專輯《Time and Tide》中的歌曲《Astrud》,即是向她致敬的作品。

2023年6月5日,吉爾貝托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費城逝世,享年83歲。[1]

音樂作品

[编辑]
錄音室專輯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 1.1 1.2 Williams, Alex. Astrud Gilberto, 83, Dies; Redefined Bossa Nova With 'The Girl From Ipanema'. The New York Times. 2023-06-06 [2023-06-07]. 
  2. ^ 2.0 2.1 2.2 Taylor, Derek. Astrud Gilberto obituary. The Guardian. 2023-06-07 [2023-06-08]. 
  3. ^ The Story Of 'The Girl From Ipanema'. NPR. 2000-08-13 [2023-06-07]. 
  4. ^ Astrud Gilberto. IMDb. [2023-06-08]. 
  5. ^ Orozco, Marcelo. Astrud Gilberto (1940-2023), o rosto internacional da bossa nova. Giz Brasil. 2023-06-07 [2023-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7) (巴西葡萄牙语). 
  6. ^ Análise: Enigmática, Astrud Gilberto viveu cercada da fina flor do jazz mundial. Folha de S.Paulo. 2023-06-06 [2023-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2) (巴西葡萄牙语). 
  7. ^ 7.0 7.1 ASTRUD GILBERTO - A "Sample" Of The Official Web Site. astrudgilberto.com. [2023-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6). 

外部鏈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