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闵梦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閔夢得
閔夢得
大明太子太保兵部尚書
籍貫浙江湖州府烏程縣
字號字翁次,一字禹錫,號昭餘
出生隆慶六年(1572年)五月十七日
逝世崇禎十年(1637年)
親屬(玄祖)閔珪
(父)閔一范
出身
  • 萬曆二十二年甲午科舉人
  • 萬曆二十六年戊戌科同進士出身

閔夢得(1572年—1637年),翁次,一字禹錫昭餘浙江湖州府烏程縣織里鎮晟舍人,軍籍,祖籍山東兗州府濟寧州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编辑]

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浙江鄉試第六十九名舉人,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二甲第七名進士[1]。兵部觀政,授南京工部主事,二十七年(1599年)榷稅蕪湖,二十八年(1600年)升郎中,三十年(1602年)養病,三十二年(1604年)丁母憂。服闋,三十五年(1607年)起為工部郎中,三十六年(1608年)出為漳州府知府,四十年(1612年)升福建按察司副使,四十一年(1613年)考察降調,四十四年(1616年)謫四川布政使司參議,四十八年(1620年)升陝西按察司副使、兵備關西,天啟二年(1622年)正月升四川布政使司右參政、分巡川北,四年(1624年)升四川右布政使,五年(1625年)升四川左布政使[2],同年三月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偏沅,六年(1626年)閏六月升兵部右侍郎、總督四川貴州雲南湖廣廣西等處地方提督軍務,賜尚方劍,接替丁憂的朱燮元,圍剿安邦彥。崇禎元年(1628年)通州告急,上陳戰守之策,二年(1629年)升兵部尚書,協理京營,三年(1630年)加太子太保,四年(1631年)致仕歸里,十年(1637年)卒[3]

家族

[编辑]

玄祖閔珪,少保、太子太保、刑部尚書;高祖閔聞,封南京兵馬司指揮,贈應天府通判;曾祖閔宜勵,知州;祖父閔德慶,訓導;父閔一范,巴陵縣知縣。弟閔齊文、閔齊商、閔齊華、閔齊伋、閔齊言。

參考書目

[编辑]
  1. ^ 《萬曆二十六年戊戌科進士履歷》:闵梦得,昭余,春秋,壬申五月十七生。乌程人,甲午六十九,会三十五,二甲七。兵部政,授南工部主事,己亥芜湖抽分,庚子升郎中,壬寅养病。甲辰丁憂,丁未補工部郎中,戊申升漳州知府,壬子升付建付使,癸丑主考察降,丙辰補四川参议,庚申升陕西关西道,壬戌升四川右参政,甲子加升右布政,乙丑升右付都御史巡抚偏沅,丙寅加兵部右侍郎,己巳升尚書,协理京营,庚午加太子太保,辛未驰馹回籍。曾祖宜励,知州。祖德庆,教谕。父一范,庚辰进士。
  2. ^ 《大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之五十五》:天啟五年戊辰 吏部等衙門會舉卓異。四川閔夢得、江西談自省、雲南謝存仁俱左布政使;浙江劉可法、湖廣楊楷、江西魏浚、四川詹爾達俱右布政使;江西蘇進、湖廣黃景章、山西張曉俱按察使;陝西郭之琮、山西賈克忠、山東譚昌言、山西王家禎、福建朱一馮、山東袁崇煥俱右參政;河南石維屏、福建周之訓俱副使;陝西賈鴻洙、浙江洪承疇俱右參議;直隸真定府馮師孔、陝西西安府鄒嘉生、山東兗州府曹文衡、湖廣武昌府周頌俱知府。得旨著該衙門引奏面加獎賞仍令吏部紀錄即與不次擢用見在的還賜宴禮部以示激勸。
  3. ^ 《烏程縣志》:闵梦得,字翁次,庄懿五世孙。万历戊戌进士,主南屯政,榷关芜湖,中贵纵役,以法绳。羡馀不入橐,进虞部郎,出为漳郡守,盗贼屏息。迁宪副,中蜚语去。补四川少参,分守川北,会重庆初复,奢酋还众,议进讨,请以合江兵由纳溪趨长宁,身自率兵趋赵壩,獲贼舍之,令招诸砦,自是永宁上下皆降,贼乃弃辎重遁去,降人邹惟贤胆智可任,乃阳激发,令取古蔺,贼惊溃,歼焉。论功,晋左藩,以副都御史抚偏沅。值貴阳告急,属兵不及三千,苗孽唐梦熊等攻围印江,悉以计破之。晋右司马,赐尚方剑,督五藩军务,善用人,筹形势甚熟。时珰焰甚炽,无颂祠,坐是放归。崇正改元,起右司马,协理戎政,明赏罚,核虚冒,禁旅之精自此。加太子太保,叠赐金币,四疏乞身,以隆礼归,归七年卒。
  • 閔寶梁《晟舍鎮志》
官衔
前任:
方學龍
明朝漳州府知府
1608年-1612年
繼任:
袁業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