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鄧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鄧棨(?—1449年),字孟擴江西建昌府南城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编辑]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甲辰科三甲第三十一名進士,授監察御史,巡按蘇州松江等府,期滿後將離任,當地百姓赴闕請求留任,獲批准,丁憂去職。宣德十年(1435年)獲楊士奇舉薦起為陝西按察使正統十年(1445年)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隨明英宗北伐,大軍抵達居庸關,上疏請求明英宗返回京師,到宣府鎮、大同鎮時,再次上章,均不獲批准。土木之變時,同行人要求他自行脫難,鄧棨則稱:「鑾輿失所,我尚何歸!主辱臣死,分也。」於是戰死。贈右都御史,諡襄敏[1]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明史》(卷167):鄧棨,字孟擴,南城人。永樂末年進士。授監察御史,奉敕巡按蘇、松諸府。期滿將代去,父老赴闕乞留,得請。旋以憂去。宣德十年,陝西闕按察使,詔廷臣舉清慎有威望者。楊士奇薦棨,遂以命之。正統十年入為右副都御史。北征扈從,師出居庸關,疏請回鑾,以兵事專屬大將。至宣府、大同,復再上章。皆不報。及遇變,同行者語曰:「吾輩可自脫去。」棨曰:「鑾輿失所,我尚何歸!主辱臣死,分也。」遂死。贈右都御史,官其子常大理評事。後諡襄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