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文來
外观
鄧文來 | |
---|---|
台灣作家 |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 | 1931年2月14日
逝世 | 2005年5月8日 台北國泰醫院 | (74歲)
国籍 | ![]() |
职业 | 軍人、作家 |
获奖 | 救國團全國青年文藝篇小說獎 中國文藝獎章小說創作獎 國軍新文藝短篇小說金像獎 散文銅像獎 光華文藝獎 |
鄧文來(1931年2月14日—2005年5月8日),別號孟湘,筆名沙雁、樵隱、顧向、南樵,臺灣作家。
生平
[编辑]湖南省醴陵市人,空軍通信學校氣象班,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畢業。
1956年開始文藝創作之路,最初寫詩和散文。創作之外,鄧文來長期從事編輯出版工作及文化服務,擅長寫邊疆小說。
1957年在宜蘭機場空軍氣象站服役、[1]開始接觸第一份編務工作,擔任《宜蘭青年》(後改名青年生活)的編輯(1965年出任主編);後擔任《婦友》月刊執行編輯、《中華文藝》主編、祕書等。[2]
1972年開始,擔任華欣文化中心成立的「退伍軍人文藝工作者聯誼會」副總幹事,為軍中退役作家與藝術家服務。曾任華欣文化中心出版部主編、「中興獎學金」委員會執行秘書、「華欣書局」經理,及中國作家學會理事、青溪新文藝學會常務理事等。[3]
榮獲救國團全國青年文藝篇小說獎、中國文藝協會中國文藝獎章小說創作獎、國軍新文藝短篇小說金像獎、散文銅像獎及光華文藝獎等。
與他共事二十年的作家司馬中原憶道:「文來終生服務他人,並引為樂事,這正是他最可貴的品德。」 司馬中原稱其短篇作品「多取自邊疆,充滿浪漫的氣韻」,「文壇上對於這位風度翩翩的湘籍才子都刮目相看,並贈他一個綽號─哈薩克」。[4]
2005年5月8日病逝於台北國泰醫院,得年75歲。
創作風格與特色
[编辑]鄧文來創作文類以散文、小說為主。小說充滿邊疆風光,曠野、牧馬、狂風沙,遼闊的想像力接承歷史的粗獷美。散文也細緻柔美,有思鄉的遊子情懷,對人間悲歡離合亦有深刻的呈現。[5]
作品
[编辑]散文
[编辑]- 《佩刀》〔1957〕
- 《山河戀》〔1969〕
- 《望鄉曲》〔1971〕
- 《斜陽外》〔1974〕
小說
[编辑]- 《輕煙》〔1967〕
- 《霜夜》〔1967〕
- 《秋歌悲笛》〔1968〕
- 《邊城恩怨》〔1968〕
- 《漠野風雲》〔1970〕
- 《煙之外》〔1971〕
- 《洛水瀟瀟》〔1972〕
- 《春潮》〔1974〕
- 《大漠蒼蒼》〔1977〕
- 《霹靂行》〔1983〕
- 《鷹愁村》〔1983〕
- 《弄月山莊》〔1984〕
- 《牧歌》〔1991〕
- 《雪狐》〔1991〕
散文、小說、合集
[编辑]- 《鄧文來自選集》〔19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