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臧
外观
邢臧(499年?—6世纪?),字子良,河間郡鄚县(今河北省雄县鄚州镇)人,南北朝北魏官员、文人,邢虬的长子。
邢臧幼年丧父,立下志向,广泛求学。神龟年间,二十一岁的他被举荐为秀才。魏孝明帝提出五条策问,邢臧的答卷成绩优异,考中后担任太学博士。正光年间,朝廷就是否修建明堂展开讨论,尽管邢臧的意见未被采纳,但他的广博见识在当时赢得了赞誉。后来,他出任瀛州中从事,得到乡里百姓的支持。永安元年(528年),被召回洛阳担任金部郎中,因患病未能赴任,转而调任东牟郡太守。当时北魏国内动荡不安,清廉的官吏为数不多,而邢臧坚守法规、洁身自好,深受官吏和民众的爱戴。永安二年(529年),李延寔以太傅、青州刺史的身份赴任时,邢臧作为属官随行,并兼任乐安国内史。之后,他被任命为濮阳郡太守,不久又被加授安东将军。邢臧曾为甄琛撰写行状,因文笔精妙而闻名。他还与裴敬宪、卢观兄弟结交,彼此传阅文集。他计划编纂一部名为《文谱》的书籍,结合古代文章,考证其作者及所属氏族,但尚未着手便因病去世。朝廷追赠他镇北将军、定州刺史,谥号文。他留存的文章有一百多篇。他的儿子邢恕,在北齐武平末年担任尚书屯田郎,隋朝开皇年间任尚书侍郎,最终在沂州长史任上去世。[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