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口安喜
外观
豬口安喜 | |
---|---|
字 | 葆真 |
号 | 鳳庵 |
出生 | 1864年5月 日本筑前藩(今福岡縣) |
逝世 | 1933年10月(68—69歲) 大日本帝國福岡縣 |
豬口安喜(1864年5月—1933年10月)[1]是日本文人,在日治台灣擔任公務員、警察,辭職後成為詩人,後受臺灣總督府之邀擔任臺灣總督府史料編纂委員會委員。[2]
生平
[编辑]豬口安喜早年在福岡中學就讀,退學後自學漢學。1895年時受臺灣總督府聘雇而前往台灣,後陸續在台中縣、基隆廳等地擔任巡查、警察官,並於1918年底退職。[3]
擔任警察期間,他於1909年進入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蕃務本署。1912年蕃務本署成立生蕃研究會並發行雜誌《蕃界》,豬口安喜擔任該雜誌之編輯,撰寫多篇台灣原住民相關文章與理蕃政策,直至隔年6月該雜誌停刊。蕃務本署在1915年時因五年理蕃計畫結束而廢除,豬口安喜轉任於警察本署理蕃課。[1]
1918年底,豬口安喜開始編篡《理蕃誌稿》第二卷,內容主要為五年理蕃計畫中教育、隘勇線的推動等。[1]1923至26年及1929至32年間,豬口安喜兩次擔任臺灣總督府史料編纂委員會之編纂委員,整理總督府公文、報章雜誌等文獻。[4][5]
豬口安喜於1932年告老還鄉,隔年病逝。[1]
文學
[编辑]豬口安喜在台期間撰寫諸多作品,包括汉诗、俳句、和歌、散文等,以豬口安喜或豬口鳳庵、葆真、藹藔迂士等筆名刊載在《臺灣新報》、《臺灣日日新報》,《蕃界》中也能見到其作品。他也常以「內地詩人」的身分參加瀛社等詩社的活動,亦活躍於台灣文學圈[1]。
在基隆廳擔任警察時,他以八尺門為題憑弔清法戰爭,發揮思古之情。[6]
參考文獻
[编辑]- ^ 1.0 1.1 1.2 1.3 1.4 溫席昕(Hsi-Shin WUN), 日治時期在臺日本警察的原住民書寫:以重要個案為分析對象, 國立台灣大學學位論文, 2014, doi:10.6342/ntu.2014.01205 (中文(臺灣))
- ^ 猪口安喜. 國家文化記憶庫 2.0. [2025-07-06] (中文(臺灣)).
- ^ 葉碧苓. 猪口安喜. 線上台灣歷史辭典.
- ^ 吳秉聰. 論《理蕃誌稿》的編纂與史料價值. 北市教大社教學報. 2006-12-01, (5). doi:10.7035/PSCTSCHP.200612.0107 (中文(臺灣)).
- ^ 臺灣總督府史料編纂委員會. 台灣大百科全書. 2009-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5).
- ^ 顏智英. 古典詩中的和平島八尺門意象-以日治時期臺灣、日本文士的書寫為考察. 海洋文化學刊. 2022-12-01, (3) [2025-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