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许卓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许卓然

许卓然(1885年—1930年5月25日),别名寄生,曾用名李华树华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马加埔村(今属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北峰街道)人,初政治和军事人物、民主革命家。

生平

[编辑]

许卓然生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其父许培村为清末诸生,性格刚正,乐善好施。许卓然继承了父亲的志向,崇尚义气和侠义精神,不拘泥于传统的章句之学,而专注研究国家兴衰和社会变革的道理。他广泛结交各地志士,扶持弱者,对抗强权,敢于公开批评时政,母亲担心他因此招来祸端,极力劝他出国以避风险。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他赴新加坡,不久回国,任厦门紫阳学堂教习,秘密加入中国同盟会。次年(1906年)春,中国同盟会福建分会成立,许卓然受命到泉州建立组织,积极发展会员。他同时组织体育会,邀请驻泉防营统带唐万胜为教练,以掩人耳目,并设法争取唐万胜的支持,为光复泉州做准备。

宣统三年(1911年)五月,他在清源山赐恩寺召开秘密会议,部署光复泉州的计划,决定策反唐万胜,建立革命武装,加紧筹措枪械弹药,并加强与福州、厦门、漳州及泉州府属各县的革命党人的联系。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不久,他与陈清机、陈少宝等人在安海组织“革命军”。同月,中国同盟会泉州分会成立,推举泗水华侨蒋以麟任会长,许卓然为组织股长。11月7日晚,安海革命军发动民众2000余人起义。次日,许卓然赶赴安海,重组原有联乡会为“保安会”,以应对官府反扑,维持秩序。11月19日,泉州和平光复。光复初期,社会动荡,他发动群众,清剿南安恶棍陈子珠,迫使残暴的城守莫开亮离开泉州。

民国元年(1912年),他在泉州创办新民阅书报社,并赴厦门设立《声应报》。二次革命失败后,该报猛烈抨击袁世凯称帝,因此被查封,他也遭通缉。民国四年(1915年)4月,他回泉州参与创办《新民周报》。5月,袁世凯签订出卖主权的“二十一条”,他与书报社同志发表宣言,设坛演讲,痛斥袁世凯的卖国行径,遭福建督军李厚基电令通缉,遂逃至郊外避祸。秋季,宋渊源奉孙中山之命到福建组织中华革命党福建支部,许卓然被派往福州,不料仓前秘密机关暴露,被军警追捕,侥幸逃脱。

民国五年(1916年),孙中山发动护国战争,许卓然被任命为福建护国军统筹部部长,在闽南组建下游护国军。因战事失败,护国军瓦解,李厚基悬赏通缉许卓然等人。6月2日,泉州驻军马步云部兵变,杀害平民40余人。许卓然当时侍母在家,闻讯立即召开公民大会,迫使军方赔偿死者丧葬费每人200元。旋即奔赴内地募兵,组织闽南靖国军,得以避开马步云毒手。

民国七年(1918年),他自任闽南靖国军第二路军司令。民国八年(1919年)4月,与陈清机发起成立闽南民办汽车路股份有限公司。民国九年(1920年)夏,闽南靖国军在广东汕头失利,他逃往菲律宾

民国十年(1921年),他自菲律宾返回上海,与黄展云、张贞等人组织福建自治促进会福建自治军筹备处,派秦望山回闽南召集旧部,筹建福建自治军。民国十二年(1923年),孙中山派廖仲恺赴泉州,将福建自治军改编为东路讨贼军第八军,任命许卓然为泉州卫戍司令,后改为警备司令。不久,他率秦望山部赴广东潮汕支援东路讨贼军,在平和县遭敌人包围,脱险后回到厦门。旋即被孙中山任命为中央直辖区第五军军长,积极配合福建民军牵制北洋军,以支援陈炯明部。

民国十三年(1924年)1月,许卓然被选为福建代表,赴广州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中,孙中山任命其为福建党务特派员,筹建福建临时省党部。3月,与庄希泉、秦望山合作,在厦门设立鼓浪屿图书馆,秘密推进党务,吸收党员,创办光华小学作为联络与活动据点。6月8日,中国国民党福建临时党部在厦门成立,许卓然、庄希泉、秦望山当选为执行委员。同年,他促成《声应报》复刊,并创办《民钟报》《江声报》,筹建厦门中山中学。

民国十五年(1926年)1月,他再次作为福建代表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作福建党务报告。同年冬,北伐军入福建,他辞去党部职务,但仍协助财政筹划与军费调度。何应钦采纳宋渊源建议,将福建各地民军编入新编军,许卓然强烈反对,然无力阻止。

民国十六年(1927年)4月,蔣中正发动“清党运动”,新编军政治部主任冷欣以“清党不彻底”为名,罗织罪名,迫使许卓然避居上海。

新编军多为原土匪武装,收编后仍旧为害地方。许卓然与秦望山赴南京控告,未果,遂转求驻福建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的军长陈铭枢,最终解除新编军武装,地方治安得以改善。

民国十七年(1928年),福建省政府成立,欲任命其为财政厅长,他辞而不就,回厦门继续主办《江声报》。后被聘为福建省政府参议,兼任福建省禁烟委员会常务委员,担任漳泉禁烟专员,严厉取缔鸦片种植与贩运,重创台湾浪人毒贩。

民国十八年(1929年)春,他与秦望山、陈清机等在泉州创办黎明高级中学

民国十九年(1930年)2月,赴上海协助庄希泉筹集曙光学校基金,继而赴漳州与张贞商讨组建民团自卫。5月24日,应邀赴同安,与教导团团长萧叔宣商议整顿教导团事务。25日,返回厦门,在市区太史巷丰镒钱庄门前遇刺身亡[1][2][3]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泉州市志
  2. ^ 辜也平. 20世纪初期中国无政府主义运动研究.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2-12. ISBN 9787010246345. 
  3. ^ 辛亥志士许卓然其人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