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朗達
《西朗達》 Si Ronda | |
---|---|
基本资料 | |
导演 | 李德水 |
监制 | 陳官耀 |
主演 |
|
摄影 | 阿·盧皮亞斯 |
制片商 | 陳氏影業 |
产地 | 荷屬東印度 |
上映及发行 | |
上映日期 |
|
《西朗達》(Si Ronda)是一部1930年無聲電影,由荷屬東印度的陳氏影業製作,李德水執導,巴赫蒂亞爾·埃芬迪主演。該片改編自巴達維族的民間蘭農戲劇傳統,講述一位精通馬來武術的俠盜西朗達的故事。在原版戲劇中,西朗達常被描繪成羅賓漢式的英雄人物。這部現已散佚的電影是1929至1931年間一系列武打片中的一部。上映時媒體對本片的報導甚少。該故事於1978年再次被改編為電影《西朗達:巴達維亞之虎》。
製作
[编辑]《西朗達》改編自當時深受印尼華人與原住民觀眾歡迎的蘭農戲(一種巴達維族的傳統戲劇形式)。西朗達的故事圍繞着同名巴達維亞俠盜展開,他精通馬來武術,傳說會劫富濟貧。[1]印尼電影學者米斯巴赫·尤薩·比蘭 指出,選擇改編西朗達的故事是因為其動作場面的潛力。當時印尼本土電影的動作場景多受美國電影啟發,且廣受觀眾歡迎。[2]
與西朗達相似的故事還有占龐與比東的傳說;[3]這些戲劇都以被稱為「勇士」的非凡人物為中心,他們雖遊走法律邊緣,但通常會為平民百姓而戰。[4]這類故事改編的俠盜電影,自1929年巴達維亞電影公司出品的《查納》後開始流行。其後有黃氏兄弟的《普里安劫案》(同年出品),以及1931年改編自比東傳說的電影。[5]這類電影佔1929至1931年本土製作的四分之一,但並非所有改編都保留主角的英雄特質:例如黃氏兄弟的《比東》就將其描繪成普通盜匪,而非原戲劇中的羅賓漢式人物。[6]
《西朗達》由李德水執導,陳氏影業的陳官耀監製。[7]兩人曾於1929年合作過票房成功的《娜伊·達西瑪》。[8]攝影工作由阿·盧皮亞斯負責。這部黑白默片[7]由巴赫蒂亞爾·埃芬迪主演,他是陳氏影業的佈景師,首次出演電影即擔任主角。[9]參演者還包括曾出演《娜伊·達西瑪》的演員莫莫。[10]
上映與影響
[编辑]《西朗達》於1930年上映;[11]埃芬迪表示該片在陳氏影業的《南茜復仇記》(《娜伊·達西瑪》續集)於1930年5月上映前已發行。[12]荷蘭報紙顯示,該片最遲於1932年已在北蘇門答臘的棉蘭放映。[13]比蘭指出該片獲得的媒體關注極少;他特別提到印尼電影資料館中沒有關於《西朗達》的新聞剪報。[12]
《西朗達》之後,李德水與陳官耀又合作了三部電影。[14]李德水於1932年離開陳氏影業,據稱是因他的創作風格與公司面向普羅大眾的定位不符,且導致製作成本超支。[15]埃芬迪在陳氏工作至1932年,其後離職主持電影雜誌《電影世界》。[9]莫莫的演藝生涯持續至1941年,先後效力於陳氏影業與標準電影公司。[10]該片很可能已經散佚。美國視覺人類學家卡爾·G·海德認為1950年前的所有印尼電影均已失傳。[16]然而,克里斯坦托的《印尼電影目錄》記載有若干部該時期的電影保存在印尼電影資料館。[17]
1978年,另一部改編自西朗達故事的電影《西朗達:巴達維亞之虎》上映。[11]該片由弗里茨·G·沙德執導,迪基·祖卡爾納因飾演主角,倫尼·瑪麗娜飾演其戀人。在這個版本中,西朗達運用其馬來武術對抗腐敗地主與殖民政府官員。[18]
參考資料
[编辑]- ^ Filmindonesia.or.id, Si Ronda; Biran 2009,第104–05頁; van Till 1996,第470頁
- ^ Biran 2009,第108頁; Sen 1995,第15頁
- ^ JCG, Ronda, Si.
- ^ Gouda 1999,第169頁.
- ^ Sen 1995,第15頁; Biran 2009,第105, 111, 113頁
- ^ Biran 2009,第379–80頁; van Till 1996,第461–68頁
- ^ 7.0 7.1 Filmindonesia.or.id, Kredit Si Ronda.
- ^ Biran 2009,第99–100頁.
- ^ 9.0 9.1 Said 1982,第138頁.
- ^ 10.0 10.1 Filmindonesia.or.id, Momo.
- ^ 11.0 11.1 Filmindonesia.or.id, Si Ronda.
- ^ 12.0 12.1 Biran 2009,第104–05頁.
- ^ De Sumatra Post 1932, Kunst en Vermakelijkheden.
- ^ Said 1982,第142–43頁.
- ^ Biran 2009,第111頁.
- ^ Heider 1991,第14頁.
- ^ Biran 2009,第351頁.
- ^ Filmindonesia.or.id, Si Ronda Macan Betawi.
參考文獻
[编辑]- Biran, Misbach Yusa. Sejarah Film 1900–1950: Bikin Film di Jawa [History of Film 1900–1950: Making Films in Java]. Jakarta: Komunitas Bamboo working with the Jakarta Art Council. 2009. ISBN 978-979-3731-58-2 (印尼文).
- Gouda, Frances. Gender and 'Hyper-masculinity' as Post-colonial Modernity during Indonesia's Struggle for Independence, 1945 to 1949. Burton, Antoinette (编). Gender, Sexuality and Colonial Modernities. London: Routledge. 1999: 163–76. ISBN 978-0-203-98449-9 (英文).
- Heider, Karl G. Indonesian Cinema: National Culture on Screen
.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1. ISBN 978-0-8248-1367-3 (英文).
- Kredit Si Ronda [Credits for Si Ronda]. filmindonesia.or.id. Jakarta: Konfiden Foundation. [28 April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15 December 2013) (印尼文).
- Kunst en Vermakelijkheden [Art and Entertainment]. De Sumatra Post (Medan: J. Hallermann). 7 January 1932: 5 [28 April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3 July 2013) (Dutch).
- Momo. filmindonesia.or.id. Jakarta: Konfiden Foundation. [28 April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6 March 2016) (印尼文).
- Ronda, Si. Encyclopedia of Jakarta. Jakarta City Government. [28 April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7 January 2013) (印尼文).
- Said, Salim. Profil Dunia Film Indonesia [Profile of Indonesian Cinema]. Jakarta: Grafiti Pers. 1982. OCLC 9507803 (印尼文).
- Sen, Krishna. Indonesian Cinema: Framing the New Order. London: Zed Books. 1995. ISBN 978-1-85649-123-5.
- Si Ronda. filmindonesia.or.id. Jakarta: Konfiden Foundation. [22 Jul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 December 2013) (印尼文).
- Si Ronda Macan Betawi. filmindonesia.or.id. Jakarta: Konfiden Foundation. [28 April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15 December 2013) (印尼文).
- van Till, Margreet. In Search of Si Pitung: The History of an Indonesian Legend. Bijdragen tot de Taal-, Land- en Volkenkunde. 1996, 152 (3): 461–482. ISSN 0006-2294. JSTOR 27864777. OCLC 770588866. doi:10.1163/22134379-90003007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