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衍
裴衍(?—528年1月26日),字文舒,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人,出自河东裴氏定著五房之一的南来吴裴,南齐、北魏官员。
生平
[编辑]裴衍的学识比各位哥哥优秀,才能和德行也超过他们,侍奉父母以孝顺闻名,还有将帅的谋略,在南齐萧宝卷时期官至阴平郡太守。景明二年(502年),裴衍才得以归附北魏,出任通直郎[1][2]。
裴衍想辞去朝廷的任命,请求隐居于嵩山,于是上表说:“臣有幸遇上昌平盛世,得以效力圣朝,沐浴着炎黄的春风,吸收着陶唐的养分。我这一生命运,荣幸已满。但我天生体质弱,常有疾病。近来风吹露浸,精神和形体都受到耗损。区区小人,没有远大怀抱,只愿赋闲静养。我知道嵩山高耸入云,孕育着名花异草,想修生救病的人多往游此山。臣资质没有灵秀的天分,性情也与山水不太融洽,不敢追循古代高士的足迹,确实只希望疗治顽疾,保养元气而已。如果疗效稍佳,贱体微愈,希望遇上风云聚会的时候,尽量歌颂我皇大德。荷衣葛鞋,已裁缝就绪;拄杖穿鞋,准备登山。谨上此请求,乞盼准许。”魏宣武帝下诏书回答说:“知道卿想在中岳养病,在嵩山修炼,栖卧于白云之根,吞嚼那清壑之芝。移身于山林的操守,令人羡慕。只是今日国家还缺少古人的风范,愧对山客而已。既然卿的志向已定,难以劝阻,朕岂可压抑你的请求,就依从你的意愿。”[3][2]
魏宣武帝末年,裴衍才从嵩山中出来,追求官位。魏孝明帝任命裴衍为散骑侍郎,代理河内郡太守。裴衍很快出任建兴郡太守,转任河内郡太守,加征虏将军,遇到母亲去世而离职。裴衍历任两郡太守,都是清廉寡欲,善于安抚百姓,民众和官吏都很怀念他[4][2]。
孝昌元年(525年),梁武帝派遣将军曹敬宗入侵荆州,山蛮也响应梁军,大路被切断。都督崔暹率领数万人在鲁阳县徘徊不前,不能推进讨伐敌人。荆州危急,朝廷十分担忧。魏孝明帝诏令裴衍出任别将,署理前将军,与恒农郡太守王罴率领军队一万人从武关出发,经过三鸦路以救援荆州[5]。梁军在淅阳郡迎战,裴衍大败敌军,梁军于是退走,荆州的围困被解除[6]。裴衍出任使持节、散骑常侍、平东将军、署理安东将军、北道都督,镇守邺城西面的武城县,封安阳县开国子,食邑三百户[7][2]。
孝昌三年(527年),相州刺史、安乐王元鉴暗中计划叛乱,裴衍察觉到元鉴行为异常,密送报告到朝廷。七月,元鉴部下将领嵇宗飞马驰告元鉴反叛,魏孝明帝诏令裴衍与都督源子邕、李神轨等人讨伐元鉴。八月,源子邕、李神轨和裴衍进攻邺城,于八月丁未(527年9月27日)将元鉴斩首,平定了相州[8][9][10]。裴衍出任抚军将军、相州刺史,署理镇北将军、北道大都督,进封临汝县开国公,增加食邑一千二百户,仍为散骑常侍如故。同年十二月,魏孝明帝又诏令裴衍与源子邕北伐葛荣,魏军驻扎在阳平东北的漳河河湾。孝昌三年十二月戊申(528年1月26日),葛荣军前来迎战,裴衍和源子邕都战败被杀[11][12]。朝廷闻讯后无不惊骇惋惜,赠予裴衍使持节、车骑大将军、司空、相州刺史[13][2]。
家庭
[编辑]父母
[编辑]兄弟
[编辑]儿子
[编辑]- 裴嵩,袭爵临汝县公,东魏武定年间官至河内郡太守,北齐接受禅让后爵位依例降低
参考资料
[编辑]- ^ 《魏书·卷七十一·列传第五十九》:粲弟衍,字文舒。学识优于诸兄,才行亦过之。事亲以孝闻,兼有将略。仕萧宝卷,至阴平太守。景明二年,始得归国,授通直郎。
- ^ 2.0 2.1 2.2 2.3 2.4 《北史·卷四十五·列传第三十三》:粲弟衍,字文舒,学识优于诸兄,才亦过之。事亲以孝闻,兼有将略。仕齐,位阴平太守。归魏,授通直郎,衍坚辞朝命,上表请隐嵩高,诏从之。宣武末,稍以出山,干禄执事。从历建兴、河内二郡太守。历二郡,廉贞寡欲,善抚百姓,人吏追思之。孝昌初,梁将曹敬宗寇荆州。诏衍为别将,与恒农太守王罴救荆州。衍大破之,荆州围解。除北道都督,镇邺西之武城,封安阳县子。时相州刺史安乐王鉴潜图叛逆。衍觉其有异,密表陈之。寻而鉴所部别将嵇宗驰驿告变,乃诏衍与都督源子邕、李神轨等讨鉴,平之。除相州刺史、北道大都督,进封临汝县公。诏衍与子邕北讨葛荣,军败见害。赠车骑大将军、司空、相州刺史。子嵩袭。
- ^ 《魏书·卷七十一·列传第五十九》:衍欲辞朝命,请隐嵩高,乃上表曰:“臣幸乘昌运,得奉盛化,沐藉炎风,餐佩唐德,于生于运,已溢已荣。但摄性乖和,恒苦虚弱。比风露增加,精形侵耗。小人愚怀,有愿闲养。伏见嵩岑极天,苞育名草,修生救疾,多游此岫。臣质无灵分,性乖山水,非敢追踵轻举,髣彿高踪,诚希药此沉痾,全养禀气耳。若所疗微痊,庶偶影风云,永歌至德。荷衣葛屦,裁营已整;摇策纳屣,便陟山途。谨附陈闻,乞垂昭许。”诏曰:“知欲养痾中岳,练石嵩岭,栖素云根,饵芝清壑,腾迹之操,深用嘉焉。但治缺古风,有愧山客耳。既志往难裁,岂容有抑,便从来请。”
- ^ 《魏书·卷七十一·列传第五十九》:世宗之末,衍稍以出山,干禄执事。肃宗除散骑侍郎,行河内郡事。寻除建兴太守,转河内太守,加征虏将军。遭母忧解任。衍历二郡,廉贞寡欲,善抚百姓,民吏追思之。
-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别遣征虏将军裴衍、恒农太守京兆王罴将兵一万,自武关出通三鸦路,以救荆州。
-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曹义宗等取魏顺阳、马圈,与裴衍等战于淅阳,义宗等败退。衍等复取顺阳,进围马圈。洛州刺史董绍以马圈城坚,衍等粮少,上书言其必败。未几,义宗击衍等,破之,复取顺阳。
- ^ 《魏书·卷七十一·列传第五十九》:孝昌初,萧衍遣将曹敬宗寇荆州,山蛮应之,大路断绝。都督崔暹率数万之众,盘桓鲁阳,不能前讨。荆州危急,朝廷忧之。诏衍为别将、假前将军,与恒农太守王罴率军一万出武关以救荆州。贼逆战于浙阳,衍大破之,贼遂退走,荆州围解。除使持节、散骑常侍、平东将军、假安东将军、北道都督,镇邺西之武城,封安阳县开国子,食邑三百户。
- ^ 《魏书·卷九·帝纪第九》:相州刺史、安乐王鉴据州反。己丑,大赦天下。是月,青州刺史、彭城王劭,南青州刺史胡平,遣将斩萧衍将彭群首,俘获二千余人。八月,都督源子邕、李轨、裴衍攻邺。丁未,斩鉴,相州平。
- ^ 《北史·卷四·魏本纪第四》:秋七月,相州刺史、安乐王鉴据州反。己丑,大赦。八月,都督源子邕、李神轨、裴衍攻邺。丁未,斩鉴,相州平。
- ^ 《魏书·卷四十一·列传第二十九》:时相州刺史安乐王鉴据邺反,敕子雍与都督李神轨先讨之。子雍行达汤阴,鉴遣弟斌之夜袭子雍军,不克,奔败而返。子雍乘机继进,径围邺城,与裴衍、神轨等攻鉴,平之。
- ^ 《魏书·卷九·帝纪第九》:十有二月戊申,都督源子邕、裴衍与葛荣战,败于阳平东北漳水曲,并战殁。
- ^ 《北史·卷四·魏本纪第四》:十二月戊申,都督源子邕、裴衍与荣战,败于阳平东北,并殁。
- ^ 《魏书·卷七十一·列传第五十九》:时相州刺史、安乐王鉴潜图叛逆,衍觉其有异,密表陈之。寻而鉴所部别将嵇宗驰驿告变。乃诏衍与都督源子邕、李神轨等讨鉴,平之。除抚军将军、相州刺史,假镇北将军、北道大都督,进封临汝县开国公,增邑千二百户,常侍如故。仍诏衍与子邕北讨葛荣。军次阳平之东北漳曲,贼来拒战,衍军败见害。朝野人情,莫不骇惋。赠使持节、车骑大将军、司空、相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