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弄蝶
外观

蕉弄蝶![]() | |
---|---|
![]() | |
蕉弄蝶 | |
科学分类 ![]()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
纲: | 昆虫纲 Insecta |
目: | 鱗翅目 Lepidoptera |
总科: | 鳳蝶總科 Papilionoidea |
科: | 弄蝶科 Hesperiidae |
属: | 蕉弄蝶属 Erionota |
种: | 蕉弄蝶 E. torus
|
二名法 | |
Erionota torus Evans, 1941
|
蕉弄蝶(学名:Erionota torus),又名巨弄蝶、黃斑蕉弄蝶、香蕉弄蝶、蕉挵蝶,为弄蝶科蕉弄蝶屬下的一个种。
描述
[编辑]雌雄外觀相似,無明顯差異。全身以褐色為主,頭部有毛,觸角褐色,末端具白鱗並呈鉤狀。口器黑褐色,下唇鬚直立,前兩節粗壯、褐色,末節小且呈棒狀。
胸部、腹部與足皆為褐色,腹面顏色較淺。前翅寬長,外緣略突出;後翅扇形,臀區稍突出。
前翅長21~23mm,可超過 35mm,背面褐色,具象牙黃透明斑,M3與CuA1室各有一斑,中室末端亦有透明斑,並與CuA1斑相連。後翅無紋,近基部覆褐毛。翅腹面斑紋與背面相似,多覆淡色鱗。緣毛為褐色。[1]
分佈
[编辑]分布於印度、喜馬拉雅地區、中南半島至華南一帶,近年已擴散至沖繩、菲律賓、斯里蘭卡、臺灣、模里西斯等地。本種常因農作物貿易擴散至新地區。
在臺灣,為近年入侵的農業害蟲,目前已廣泛分布於本島平地至中海拔地區,全島皆可見,亦出現在龜山島、綠島、金門與馬祖等地。[1]
棲地
[编辑]在臺灣全年可見,主要分布於種植芭蕉屬植物的地區,包括城市、農田及森林。蕉弄蝶最早於1986年在屏東發現,1988年起逐步擴散,至90年代初已遍布全台平地及低海拔地區。
成蟲日間停棲於枝葉間,受驚時迅速飛離;黃昏開始活躍於蕉株或樹叢間,具趨光性,常見於燈光下。幼蟲以野生蕉為食,亦會危害蕉類作物。一年可發生多代。[1]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1.2 徐堉峰、千葉秀幸、築山洋、梁家源、黃智偉. 臺灣蝶類誌第三卷弄蝶科.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2019-01. ISBN 9789860586657.
- 蕉弄蝶 Erionota torus Evans, 1941. 台湾物种名录. 台湾: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2013-01-24] (中文(台湾)).
![]() | 这是一篇與动物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