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董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董狐
本名姓:
氏:
名:狐
活跃时期春秋時期
知名于晉國史官

董狐(?—?),姓,氏,名狐,春秋時期晉國曲沃(今山西聞喜縣)人,中國歷史上的史官。周大夫辛有的後裔[1],世襲太史之職,亦稱「史狐」。因董督典籍,故以董為氏。董狐以秉筆直書聞名。他寫“趙盾弒其君”,事實上,趙盾非實際弒君(晉靈公)者,弒君者是趙穿[2]。可是身為國家重臣的趙盾,非但不思討賊,反而另立公子黑臀為君[3]。 因此,董狐才會將弒君一事歸咎於趙盾。這是根據其政治責任而書之於史的。所以也有認為這樣做是違背歷史原則求真的書寫,而不贊成董狐的看法。

孔子稱董狐為“書法不隱”的“古之良史”[4]。後人將寫文章能依事實陳述、公正不偏的人稱為「董狐筆」,宋代文天祥的《正氣歌》著有:“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與如實際紀錄崔杼弒殺齊後莊公事跡的齊國太史齊名[5]

參考文獻

[编辑]
  1. ^ 《春秋經傳集解‧昭公十五年》:辛有,周人也。其二子適晉為大史,籍黶與之共董督晉典,因為董氏,董狐其後。
  2. ^ 《史記》卷39〈晉世家〉:盾遂奔,未出晉境。乙丑,盾昆弟將軍趙穿襲殺靈公於桃園而迎趙盾。趙盾素貴,得民和;靈公少,侈,民不附,故爲弒易。盾復位。晉太史董狐書曰「趙盾弒其君」,以視於朝。盾曰:「弒者趙穿,我無罪。」太史曰:「子爲正卿,而亡不出境,反不誅國亂,非子而誰?」
  3. ^ 《史記》卷39〈晉世家〉:趙盾使趙穿迎襄公弟黑臀于周而立之,是爲成公。
  4. ^ 《史記》卷39〈晉世家〉:孔子聞之,曰:「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宣子,良大夫也,爲法受惡。惜也,出疆乃免。」
  5. ^ 《史記》卷32〈齊太公世家〉:齊太史書曰「崔杼弒莊公」,崔杼殺之。其弟復書,崔杼復殺之。少弟復書,崔杼乃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