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新國際商業銀行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Taishin International Bank Co., Ltd. | |
---|---|
![]() | |
簡稱 | 台新銀行、台新銀、Taishin Bank、TSIB |
SWIFT識別碼 | TSIBTWTP |
金融代號 | 812 |
開設日期 | 1992年3月23日(33年104天) |
邮政编码 | 104–48 |
总部地址 | ![]() 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44號 |
標語口號 | 智慧好夥伴 |
代表人 | 董事長:吳東亮 總經理:林淑真 |
實收資本額 | 新臺幣1895.88億元(2024年12月) |
主要股東 | 台新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100%) |
網站 | www |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英語:Taishin International Bank),簡稱「台新銀行」、「台新銀」、「Taishin Bank」、「TSIB」,是臺灣的大型商業銀行之一,現為台新金控旗下全資擁有的子公司,全臺灣目前共有104家分行,於海外地區設有行銷辦事處。
沿革
[编辑]



1990年中華民國財政部開放民間設立銀行,吳東亮遂邀集摯友及企業界賢達共同發起創設台新銀行[1],並於1992年3月23日正式開業。創行初期資本額為新臺幣100億元[2],主要股東包括新光紡織、新光合成纖維、味全、味王、三信商事、東元電機及九如實業[3]。
1995年台新銀行於股票上櫃,1998年10月股票上市。同年,該行以新臺幣6.37億元併購台南市第一信用合作社[4],進一步擴張營運版圖。2000年,台新銀行開辦網路銀行服務。隔年5月,成立「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以支持藝術文化發展。
2002年2月18日,台新銀行與大安商業銀行透過股份轉換方式,共同成立「台新金融控股公司」[5]。數月後的5月28日,台新金控正式成立,並完成與大安銀行之整併,台新銀行為存續銀行。
隨後幾年間,台新銀行積極布局海外市場與本地擴張。2003年6月25日,香港分行開業[6]。2004年10月18日,以新臺幣14億元併購新竹市第十信用合作社,使其成為臺灣第12家國內分行數突破百家的銀行[7]。2005年1月,越南胡志明市辦事處獲准設立[8]。
2009年10月27日,台新銀行以新臺幣40.98億元標得慶豐商業銀行的信用卡業務,並於2010年3月6日完成轉受,使其信用卡市占率由全臺第六躍升至第三位,僅次於中國信託與國泰世華銀行[9]。同年6月1日,成立「台新銀行公益慈善基金會」,推動社會關懷與企業責任。
2014年6月24日,新加坡分行開業,台新銀行進一步擴展至東南亞市場[6]。同年10月17日,獲准開辦「網路交易代收代付服務暨儲值支付」服務[10];次年則推出「電子錢包支付」功能。
2016年1月21日,緬甸仰光辦事處開業[8]。同年4月,推出數位金融品牌「Richart」,以創新使用者體驗獲得國際肯定[11]。10月,獲准開辦「Apple Pay」行動支付服務;同月27日,日本東京分行開業。2017年7月31日,澳洲布里斯本分行隨後啟用[6]。
2020年8月5日,台新銀行推出「Richart Life」,成為臺灣首家建立生活金融生態圈的銀行[12]。同年4月20日,中國大陸上海辦事處獲准開業。[13],持續拓展兩岸業務。2021年6月28日,泰國曼谷辦事處開業[14],並於11月26日同步啟用馬來西亞納閩分行與吉隆坡行銷服務處,進一步鞏固其在東南亞地區的營運據點[15][16]。
2024年8月22日,台新銀行母公司台新金控與新光金控,決議通過以股份轉換方式進行合併,由台新金控作為存續公司,並於合併後更名為「台新新光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17]。合併案預計將於2025年7月24日正式生效,屆時新光金控將終止法人資格,正式走入歷史[18]。合併後新公司架構陸續進行事業體整併作業。其中臺灣新光商業銀行預計於2026年6月22日併入台新銀行[19]。
參考資料
[编辑]- ^ 台新簡介-銀行沿革. [2021-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9).
- ^ 金融集錦 台新銀行申辦廿億元公開募股. 經濟日報. 1991-08-28.
- ^ 台新穩健經營朝國際化邁進. 經濟日報. 1991-07-06.
- ^ 王美雅. 現增案 台新銀明年辦理20億元. 經濟日報. 1997-12-31.
- ^ 吳雯雯. 台新銀、大安銀召開臨會 換股比率一比二 換股定案 台新金控明年二月掛牌. 聯合報. 2001-12-08.
- ^ 6.0 6.1 6.2 關於我們-了解台新.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6).
- ^ 傅沁怡. 台新銀加入百家分行俱樂部 昨併購新竹十信 將參與競標中興銀. 經濟日報. 2004-07-27.
- ^ 8.0 8.1 台新簡介-銀行沿革.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9).
- ^ 洪凱音. 台新銀 信用卡市占第三. 經濟日報. 2009-10-28.
- ^ 陳慧菱.搶先機!台新銀行與四大業者合作 推第三方支付 .鉅亨網.2014-10-1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呂清郎,又獲國際大獎 台新Richart紅不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時電子報,2017-03-28
- ^ 王孟倫. 台新Richart Life 首創生活金融生態圈平台. 自由時報. 2020-08-07 [2025-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9) (中文(臺灣)).
- ^ 王孟倫. 台新金海外布局》上海辦事處獲核准設立、泰國辦事處申設中. 自由時報. 2020-05-1 [2025-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0) (中文(臺灣)).
- ^ 陳依旻. 台新銀新南向佈局再下一城! 泰國曼谷辦事處正式開業. ET Today. 2021-06-29 [2025-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7-05) (中文(臺灣)).
- ^ 謝方娪. 台新銀再攻新南向 馬來西亞分行、服務處開業. 中央社. 2021-11-26 [2025-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2) (中文(臺灣)).
- ^ 經濟日報. 台新銀再攻新南向 馬來西亞分行、服務處開業. 經濟日報. [2022-05-11] (中文(臺灣)).[失效連結]
- ^ 廖君雅. 新新併7月底前完成!台新新光金控躍為第四大,上演慶祝行情. 遠見雜誌. 2025-04-01 [2025-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4-04) (中文(臺灣)).
- ^ 巫其倫; 黃于庭. 台新、新光金23日股東會 聚焦新新併後規劃. 工商時報. 2025-06-22 [2025-07-05] (中文(臺灣)).
- ^ 朱漢崙. 談新新併 台新金總座說明最新四個時程. 經濟日報. 2025-06-23 [2025-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7-05)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