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胡迪票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世紀即出現的胡迪票據,是一種匯兌系統工具。圖為一張1951年在孟買邦發行,金額為2500盧比的匯票,其上已有印製好、具有官方認證的印花稅票

胡迪票據(Hundi,或拼寫為Hundee) 是一種在中古印度英语Medieval India發展出來的金融工具,在貿易和信用交易中使用。胡迪票據可用作匯款工具,將資金從一地轉移到另一地,也可用作信用工具或是借據(IOU) ,以借入資金,並在貿易交易中作為匯票使用。印度儲備銀行(RBI)將胡迪票據描述為"一個人向另一個人發出的無條件書面指令,要求向指令中指定者支付一定金額的款項" 。[1]

歷史

[编辑]
政府發行,有浮水印的胡迪票據,以防偽造。

胡迪票據在印度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書面記錄顯示它們至少早在十二世紀就已開始使用。[2]信仰天衣派耆那教、生於1586年的商人Banarasidas英语Banarasidas,就曾從他父親那裡收到一張200盧比的票據,以便能借到錢後開始經商。[3]

歐洲殖民印度次大陸英语Colonial India時期的大英帝國將胡迪票據系統視為本土或是傳統,但並非正式的交易工具,因為此系統在印度經濟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而且他們也希望對系統內的交易徵稅,因此不願加以干預。[4]官方發行的胡迪票據上印有英國君主(包括維多利亞女王)的印花稅票,同時,與此種票據相關的商業糾紛也經常進入法院系統處理,表明即使胡迪票據並非經由正規銀行流通,其法律效力依然受到當時體系的承認。絕非一種地下系統。[5]

票據種類

[编辑]
  • Sahyog Hundi (合作票據): 這是一種由一位商人開給另一位商人,要求後者將款項支付給第三位商人的票據。在這種情況下,被開立匯票的商人(受票人)在市場上具有一定的"信用度"並為市場所熟知。Sahyog Hundi會在多方間傳遞,直到落在最終的收款人手中,收款人在經過合理詢問後,會將票據提交給受票人要求支付。Sahyog在印地語和古吉拉特語(商人最常用的主要語言)[6]中意為"合作"。這種匯票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在缺乏正式的信用監控和報告框架下,它需要多方合作才能確保匯票的風險可接受,且在提示後有相當高的可能性得以兌現。[7]
  • Darshani Hundi (即期票據): 這是一種見票即付的票據。持有人收到後,必須在合理的時間內提示付款。因此,它類似於即期票據。[8]
  • Muddati Hundi (定期票據): Muddati或Miadi Hundi是一種在指定期限後才可支付的匯票。類似於遠期票據。

胡迪票據還有其他幾種變體,[9]例如:Nam-jog hundi、Dhani-jog hundi、Jawabee hundi、Jokhami hundi、Firman-jog hundi等。

  • Nam-jog hundi (記名票據):這種匯票只能支付給票據上指名的人,不能背書轉讓給其他人,類似於做限制背書轉讓的票據。
  • Firman-jog Hundi (指示票據):這種票據可支付給其上指名的人,或按照其指示支付給任何人。它類似於"憑指示支付"的支票,且不需背書。
  • Dhani-jog Hundi (持票人票據):當票據可支付給持有人或來人時,稱為Dhani-jog hundi。它類似於一張"無記名票據"。
  • Jokhim-Hundi (條件票據):通常胡迪票據是無條件支付的,但Jokhim hundi則設有有條件,即開票人承諾只有在滿足特定條件後才支付。這種票據不可轉讓。這種類型的票據現今極為罕見。因為它帶有條件性的特點,使其風險更高、與標準金融工具的原則相悖。
  • Jawabi Hundi (回執票據):如果資金透過票據從一地轉移到另一地,且收款人需要就收到的款項提供一份確認(jawab),那麼這種匯票就稱為Jawabi Hundi。
  • Khaka Hundi (已付票據):一張已經完成支付的票據稱為Khaka Hundi。
  • Khoti Hundi (瑕疵票據):如果票據有任何種類的缺陷或是偽造的,就稱為Khoti Hundi。

參見

[编辑]
匯款
印度經濟
影響印度僑匯的因素
其他

參見

[编辑]
  1. ^ Hundies, Reserve Bank of India, 2013. Retrieved 2013-11-26.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3-11-26.
  2. ^ Reserve Bank of India - Publications. m.rbi.org.in. [2020-07-12]. 
  3. ^ Hundi (Indian bill of exchange), British Museum, 2013. Retrieved 2013-11-26.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3-11-26.
  4. ^ Between informality and formality: Hundi/Hawala in India, Marina Martin,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India Blog, 2013-01-16. Retrieved 2013-11-26.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3-05-30.
  5. ^ Habib, Irfan; The system of bills of exchange (hundis) in the Mughal Empire; Proceedings of the Indian History Congress, 33rd Session, Muzatarppur, 1972, S. 290–303. New Delhi
  6. ^ Indian Encyclopaedia, Volume 1 - The Indian Encyclopaedia: Biographical, Historical, Religious, Administrative, Ethnological, Commercial and Scientific. Subodh Kapoor. Cosmo Publications 2002. 318 pag. ISBN 8177552570, ISBN 9788177552577
  7. ^ Hundies at Reserve Bank of India
  8. ^ Hundies at Reserve Bank of India
  9. ^ Marina Martin; Hundi/Hawala: The Problem of Definition; Modern Asian Studies, Vol. 43, No. 4 (Jul., 2009), S. 909–937

延伸閱讀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