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嶺樓
粉嶺樓村(英語:Fan Leng Lau),又稱老圍(英語:Lo Wai),是香港新界北區粉嶺龍躍頭的一條傳統客家圍村,屬於「龍躍頭五圍六村」之一。該村由彭氏族人於明朝萬曆年間(約16世紀末)建立,至今仍保留傳統圍牆、炮樓、風水塘及古樸村屋等歷史遺跡,具有重要的歷史及文化價值。
粉嶺樓村現為香港法定古蹟群的一部分,亦為「龍躍頭文物徑」的主要景點之一,展示本地原居民村落的建築風貌與宗族文化。
歷史
[编辑]根據文獻記載,彭氏家族原居廣東龍川,南宋末年遷至香港新界,並於元明時期定居龍躍頭一帶。粉嶺樓村為彭氏最早建立之村落,因地勢與風水理想,故名「老圍」,即「舊圍村」之意。其後宗族人丁繁衍,再分支至附近地區,逐漸形成「五圍六村」的聚落網絡。
在清代至民國年間,村民主要從事農耕、養殖與山林採集,與鄰近村落保持密切聯繫。二十世紀中葉以後,隨著新界現代化與城市發展,不少村民遷居市區或移民海外,但村內仍保留若干原居民家庭,傳統宗族活動如春秋祭祖、太平清醮等仍定期舉行。
建築特色
[编辑]粉嶺樓村為典型客家圍村,村落以長方形佈局建成,四周設有青磚砌築之圍牆,村口設有圍門及炮樓。圍門樓高兩層,簷下懸掛寫有「粉嶺樓」之牌匾,外牆繪有風水圖案及三個白圈,象徵天地三才,寓意吉祥安寧。
村前設有風水塘,與背後之龍山構成「前環鳳水,後擁龍山」之理想風水格局。村內小巷交錯,建築多為兩層高青磚屋,屋簷設有燕尾脊裝飾。兩座炮樓則位於圍村兩側,昔日用以防禦盜賊或外敵。

文化活動
[编辑]粉嶺樓村的宗族活動以彭氏宗祠為中心,傳統節慶包括元宵節舞龍、太平清醮及秋祭。每十年舉行一次大型太平清醮,村民會於村前空地搭建神棚、紙紮城隍及花炮,用以酬謝神明、祈求風調雨順、族人平安。此活動亦吸引眾多旅港彭氏後人與遊客回村觀禮。
此外,村內尚保留傳統節令食品製作如年糕、糯米糍與蘿蔔糕等風俗,展現客家飲食文化的延續。
保育與現況
[编辑]由於粉嶺樓村的建築與歷史價值備受重視,香港政府已將村內部分建築物(如圍門、炮樓、部分老屋)列為一級或二級歷史建築,並納入「龍躍頭文物徑」範圍。
雖然村落部分位置曾受城市擴張影響,現時村外環境已見都市化跡象,但村核心區仍維持傳統樣貌。文物徑設有導覽圖與解說牌,供市民與遊客參觀。
交通
[编辑]遊客可於港鐵粉嶺站乘搭巴士或小巴至龍躍頭,沿粉嶺樓路步行可抵達粉嶺樓村。該區設有文物徑標誌及多個路牌,方便辨識與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