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突厥語族群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突厥民族
突厥語族群
以突厥语为官方语言或主要语言的国家和地区。
總人口
1.7億 - 2亿[1][2]
分佈地區
 土耳其55,000,000[3]
 乌兹别克斯坦26,000,000[4]
 伊朗14,000,000-15,000,000[5]
 中华人民共和国13,737,609[6]
 俄羅斯12,009,969[7]
 哈萨克斯坦10,098,600[8]
 阿塞拜疆9,047,000[9]
欧洲联盟 欧盟5,876,318
 土库曼斯坦4,500,000[10]
 吉尔吉斯斯坦4,500,000[11]
 阿富汗3,500,000[12]
 伊拉克1,500,000[13]
 塔吉克斯坦1,200,000[14]
 美国1,000,000+[15]
 巴基斯坦500,000[16]
北賽普勒斯 北塞浦路斯298,862[17]
 澳大利亞293,500
 格鲁吉亚284,761[18]
 乌克兰275,300[19]
 沙烏地阿拉伯224,460
 叙利亚100,000-200,000[20]
 摩尔多瓦158,300[21]
 蒙古国106,955[22]
 北馬其頓77,959[23]
語言
突厥语
宗教信仰
伊斯兰教

逊尼派 · 无教派穆斯林 · 文化穆斯林 · 阿列维派 · 十二伊玛目派
基督宗教
正教會
犹太教
无宗教
不可知论 · 无神论

佛教泛靈論腾格里萨满教摩尼教
突厥語民族的起源與擴張

突厥語民族,即廣義的突厥人土耳其语Türk / Türkler),是欧亚大陆使用突厥語系語言的眾多族群的統稱,源自原始突厥族中文“突厥”為音譯,来自史料關於突厥汗国的自称,中國歷史上也曾有「圖爾基、土兒機」等譯名。

廣義的“突厥人”是一个文化认同概念,是经过历史上的长期迁徙,并融合、同化了大量其他民族后形成的。在公元6世纪,建立突厥汗国阿史那阿史德等十个部落被称为突厥,而其他突厥語部族则被称为“鐵勒诸部”。在中国古代史籍中,首先乃建立突厥汗国阿史那阿史德等十个部落被称为突厥,而其他突厥語部族则被称为“鐵勒诸部”。说明中国北朝史书中,突厥是一个政治概念,而非民族概念。古突厥人與烏孫同以為圖騰,大帳外置一幅狼旗。烏孫中的咄陸部與古突厥人一樣,為陣亡的將士立石為記,將部落印記刻在石上。铁勒堅昆最早一起住在葉尼塞河,曾向後者學習冶煉。

名称

[编辑]

汉语中“突厥”的名称来自突厥人的自称(土耳其語Türk突厥语𐱅𐰇𐰼𐰜[24]𐱅𐰇𐰼𐰚[25],Türük)。马考特伯希和独立地提出,汉语“突厥”是蒙古语“Türküt”的音译,该词是Türk的一种复数形式。伯希和注意到突厥语里Türk的复数应是Türklär(土耳其語Türkler),而-üt是蒙古语的复数词缀。进而推测Türküt是Türk在柔然语中的复数形式。[26][27][28]蒲立本则提出,“突厥”就是Türk的音译,“厥”只代表辅音k。[29]

至于突厥人自称的来源,则众说纷纭。据《周書·異域傳》記載,突厥“居金山(即阿尔泰山)之陽……金山形似兜鍪,其俗謂兜鍪為「突厥」,遂因以為號焉。”战盔一词蒙古语дуулга,土耳其语tulga,接近Türk,或许可以印证这种说法。另有一说突厥意为“强力”或“力气”。一说突厥是铁勒阿史那粟特語发音。

源流

[编辑]

突厥的源流並未有定論。西方史学界共识是原始突厥族活跃在中亚至西伯利亚之间的地区,且历史上他们大多生活在当今蒙古地区之内。

按照中国史料,突厥最早出自丁零,後被併入匈奴帝國,之後改稱為敕勒或鐵勒,可以確定他們帶有匈奴的血統,《北史》记载「突厥者,其先居西海之右,獨為部落,蓋匈奴之別種也。另一说出自平涼雜胡。又曰突厥之先,出於索國,在匈奴之北。」在南北朝葉尼塞河遷居至阿爾泰山。由阿爾泰山遷居至蒙古。由蒙古前往中亞。突厥人还包含斯基泰人(塞种人)和乌孙人的血统,突厥人从公元6世纪起的开始往中亞迁移。公元13世纪后,察合台汗国和欽察汗国的建立导致了蒙古人也来到了中亞

各突厥語民族的基因組成。

早期的突厥人是游牧民族,在公元600年代,他們用羊毛,皮革,地毯和馬匹交換木材,絲綢,蔬菜和穀物,並在阿爾泰山以南煉鐵。儘管也有摩尼教,景教和佛教的信徒,但大多數突厥人都是滕格里的信仰者,在阿拉伯穆斯林征服中亞期間,突厥人以奴隸身份進入了穆斯林世界,成為阿拉伯人征服的戰利品。穆斯林通過傳教士,蘇非派和商人的努力征服了河中之後,突厥人開始定居和皈依伊斯蘭教。

在阿拔斯哈里發統治下,越來越多的突厥人被訓練為士兵,到了九世紀,突厥指揮官帶領哈里發的軍隊參戰。隨著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政權的衰落,突厥軍官承擔了更多的軍事和政治權力,與自己的突厥軍隊一起接管或建立了自己的王朝。

人口

[编辑]
当代突厥語民族中,乌古斯(乌古斯語支)占65.15%,维吾尔(葛邏祿語支)占18.89%,钦察(钦察語支)占14.46%

突厥人作为一个民族集团,呈现出了丰富多样性的族群类型。[30]現在全球有1.83億人口使用突厥語系語言,這些人主要分佈(依人口多寡)在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伊朗阿塞拜疆地區)、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俄罗斯鞑靼斯坦巴什科爾托斯坦北塞浦路斯等国家与地区。此外在蒙古克里米亚北高加索部分地區、巴尔干地区、中国青海甘肃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也各有十万以上的人口分布。

下面列举了突厥人的相关族群的居住核心区域以及他们的规模(万人):

民族 主要区域 人口(万) 现代语言(語支) 主要宗教
楚瓦什人 俄罗斯楚瓦什共和國
010
170
楚瓦什语烏古爾語支 正教會
土耳其人
土耳其土耳其德国德国北賽普勒斯北塞浦路斯
60
7000
土耳其语烏古斯語支 伊斯兰教逊尼派阿拉维派
阿塞拜疆人 阿塞拜疆阿塞拜疆伊朗伊朗西北、土耳其土耳其
42
3000
阿塞拜疆语烏古斯語支 伊斯兰教逊尼派/什葉派
土库曼人 土库曼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伊朗阿富汗阿富汗
03
800
土库曼语烏古斯語支 伊斯兰教逊尼派/什葉派
卡什加人 伊朗伊朗
009
170
卡什加语烏古斯語支 伊斯兰教什叶派
阿夫沙爾 伊朗伊朗
009
20-40
阿夫沙爾语烏古斯語支 伊斯兰教
加告兹人 摩尔多瓦加告茲自治領土單位
009
20
加告兹语烏古斯語支 正教會
撒拉人 中国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甘肅省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
009
16
撒拉语烏古斯語支 伊斯兰教
哈拉吉人 伊朗伊朗
009
5
哈拉吉語 伊斯兰教
哈萨克人 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俄罗斯中国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
15
1300
哈萨克语欽察語支 伊斯兰教逊尼派
伏爾加鞑靼人 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
07
700
鞑靼语欽察語支 伊斯兰教逊尼派東正教
吉爾吉斯人 吉尔吉斯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中国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
026
450
吉爾吉斯语欽察語支 伊斯兰教逊尼派
巴什基尔人 俄罗斯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
009
200
巴什基尔语欽察語支 伊斯兰教逊尼派
克里米亚鞑靼人 俄罗斯/乌克兰克里米亚
009
50-200
克里米亚鞑靼语欽察語支 伊斯兰教逊尼派
卡拉卡尔帕克人 乌兹别克斯坦卡拉卡尔帕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土库曼斯坦
007
60
卡拉卡尔帕克语欽察語支 伊斯兰教逊尼派
库梅克人 俄罗斯俄罗斯
007
40
库梅克语欽察語支 伊斯兰教逊尼派
卡拉恰伊人巴尔卡尔人 俄罗斯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
007
40
卡拉恰伊-巴尔卡尔语欽察語支 伊斯兰教逊尼派
諾蓋人 俄罗斯俄罗斯土耳其土耳其
007
40
諾蓋语欽察語支 伊斯兰教逊尼派
烏魯姆人 格鲁吉亚喬治亞乌克兰烏克蘭
007
19
烏魯姆語欽察語支 正教會
阿尔泰人 俄罗斯阿尔泰共和國
007
10
阿尔泰语欽察語支 藏传佛教 /薩滿教
西伯利亞韃靼人 俄罗斯俄罗斯
007
0.7
西伯利亞韃靼语欽察語支 伊斯兰教逊尼派
卡拉伊姆人克里姆查克人 乌克兰烏克蘭俄罗斯俄羅斯以色列以色列
007
0.3
卡拉伊姆語克里姆查克语欽察語支 犹太教
乌兹别克族 乌兹别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塔吉克斯坦
32
2830
乌兹别克语葛邏祿語支 伊斯兰教逊尼派
维吾尔人 中国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15
900
维吾尔语葛邏祿語支 伊斯兰教逊尼派
艾努人 中国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15
1
艾努语葛邏祿語支 伊斯兰教什叶派
土爾克人 中国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15
0.01
土爾克语葛邏祿語支 伊斯兰教
雅库特人 俄罗斯薩哈共和國
007
50
雅库特语西伯利亞語支 正教會
图瓦人 俄罗斯圖瓦共和國中国新疆禾木哈纳斯蒙古族乡蒙古国蒙古國
009
30
图瓦语西伯利亞語支 藏传佛教 /薩滿教
裕固族 中国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黄泥堡裕固族乡
009
14
西部裕固语西伯利亞語支 藏传佛教
哈卡斯人
俄罗斯哈卡斯共和國中国黑龍江省友誼達斡爾族滿族柯爾克孜族鄉
009
8
哈卡斯语富裕柯爾克孜語西伯利亞語支 正教會
庫曼丁人切爾干人圖巴拉爾人 俄罗斯阿尔泰共和國
009
5.7
北阿尔泰語西伯利亞語支 正教會
索爾人 俄罗斯克麥罗沃州
009
1.4
邵爾語西伯利亞語支 正教會
多爾干人 俄罗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
009
0.8
多爾干語西伯利亞語支 正教會
托法人 俄罗斯下乌金斯克区
009
0.009
托法語西伯利亞語支 正教會
楚利姆韃靼人 俄罗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
009
0.004
楚利姆語西伯利亞語支 正教會

參見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Brigitte Moser, Michael Wilhelm Weithmann, Landeskunde Türkei: Geschichte, Gesellschaft und Kultur, Buske Publishing, 2008, p.173
  2. ^ Deutsches Orient-Institut, Orient, Vol. 41, Alfred Röper Publushing, 2000, p.611
  3. ^ Turkey. The World Factbook. [9 Februar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0). 
  4. ^ Uzbekistan. The World Factbook. [13 Ma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5). 
  5. ^ Iran. The World Factbook. [13 Ma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3). 
  6. ^ 中国统计年鉴—2021. [28 April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1). 
  7. ^ Этно-языковой состав населения России俄语Этно-языковой состав населения России
  8. ^ Kazakhstan National Census 2009 preliminary results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0-02-12.
  9. ^ Azerbaijan. The World Factbook. [13 Ma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10. ^ Turkmenistan. The World Factbook. [13 May 2014]. [失效連結]
  11. ^ Kyrgyzstan. The World Factbook. [13 Ma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7). 
  12. ^ Afganistan. The World Factbook. [13 Ma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0). 
  13. ^ Iraq. The World Factbook. [13 Ma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4). 
  14. ^ Tajikistan. The World Factbook. [13 Ma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1-03-31). 
  15. ^ 存档副本. [2014-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05). 
  16. ^ Pakistan. The World Factbook. [13 Ma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3). 
  17. ^ Census.XLS (PDF). [2014-02-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8-22). 
  18. ^ Georgia. The World Factbook. [13 Ma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4). 
  19. ^ Results / General results of the census / National composition of population. All-Ukrainian Census, 2001. December 5, 2001 [2007-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年10月31日). 
  20. ^ Syria. The World Factbook. [13 Ma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9). 
  21. ^ Moldova. The World Factbook. [13 Ma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5). 
  22. ^ Mongolia. The World Factbook. [13 Ma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8). 
  23. ^ Macedonia. The World Factbook. [13 Ma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1-22). 
  24. ^ 闕特勤碑全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5. ^ 暾欲谷碑(全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𐱅𐰇𐰼𐰜和𐱅𐰇𐰼𐰚混用。
  26. ^ Pelliot, P., L'origine de T`ou-kiue, nom chinois des Turcs (PDF), T'oung Pao 16, 1915, 16 
  27. ^ 徐俊. 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 湖北武昌: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 1173–175. ISBN 7-5622-2277-0. 
  28. ^ 马长寿. 突厥人和突厥汗国. 广西师范大学. 2006-05: 1–2. ISBN 7563359958. 
  29. ^ 蒲立本. The Chinese Name for the Turk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1965, 85 (2): 121–125 [2011-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1). 
  30. ^ Turkic peoples. Britannica. [2022-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8) (英语). 

研究書目

[编辑]
  • 蔡鴻生:《唐代九姓胡與突厥文化》(北京:中華書局,1998)。
  • 王小甫:《唐朝對突厥的戰爭》(北京:華夏出版社,1996)。
  • Thomas Barfield著,袁劍譯:《危險的邊疆:游牧帝國與中國》(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