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故城
甘罗城遗址 | |
---|---|
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 |
地址 |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 |
分类 | 古遗址 |
时代 | 秦 |
编号 | 664 |
认定时间 | 2011年12月30日 |
淮阴故城、淮阴县故城、淮阴城[1]:4位于中国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马头镇码头村[2],是秦朝淮阴县县城遗址。北宋初年,已称它为甘罗城,传甘罗所筑[3]。
2003年3月,秦代淮阴故城遗址[4]列为第二批淮安市文物保护单位[2]。2011年12月30日,以甘罗城遗址之名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5]。
历史
[编辑]淮阴城的筑城史可追溯至先秦时期。春秋末年,其地属吴国,后属楚国。前223年,秦灭楚,地入秦。秦实行郡县制,设立淮阴县。淮阴城为县城。关于淮阴故城最早的记载见于《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侯韩信早年曾“钓於城下”。当代研究者根据《史记》的记载认为,当时淮阴城的工商业是比较繁荣的,与它位于交通枢纽的地位密切相关。是当时黄淮、江淮地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亦是淮水、泗水下游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中心[1]:1—2。
晋朝永和五年(349年),荀羨在淮阴城南侧筑新城。后成为淮阴县新的县治。两城互为依托。东魏改南梁北兖州为淮州,以淮阴城为州治[1]:2。北宋时,已称此城为甘罗城。北宋学者徐積是最早提及甘罗城的人。《节孝集·卷十三》,“盖以传考之所谓甘罗城者,非也。谓之淮阴故城,可也。”甘罗城实是秦时淮阴城[3]。虽然,没有史料可以证实甘罗曾在此地任官、筑城。但有研究者认同甘罗筑城的说法,认为“甘罗易地改官于此是很有可能的,不过历史疏于记载罢了。”[1]:2。亦有研究者认为,甘罗筑城一说“是人为编造的历史故事[2]”。
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淮阴县县治移到八里庄[1]:5。元朝泰定元年(1324年),清河县县城“河决城圯”,县尹耶律布哈由大清口的清河故城迁治于甘罗城。天历元年(1328年),達嚕噶齊又以地僻水恶再迁小清河西北[3]。
明朝绘制的黄、淮、运舆图上,仅标甘罗城,不标注淮阴城[1]:5。明朝时,淮安府管河厅公署[1]:3、清河县县丞署设于甘罗城。崇祯元年(1628年)[3]或崇祯末年,清河县县治移至甘罗城[1]:3。清朝顺治三年(1646年),清河县县治迁至小清口[3]。清朝时,甘罗城设有负责治理河道的淮安府同知署。乾隆年间,由于地势卑下,水患威胁严重,淮安府同知署等机构与清河县署一起,迁至清江浦。甘罗城与水清口的旧县城一样,不再重点防护,被黄河洪水所侵入,逐渐被泥沙所淤垫[1]:3—4。
当代
[编辑]2003年3月[2],淮安市人民政府将马头镇秦代淮阴故城遗址[4]列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
2011年12月30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甘罗城遗址列为第七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5]。
注释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荀德麟. 郑考芬 , 编. 秦淮阴故城和荀羡筑淮阴城考. 《淮阴工学院学报》 (江苏省淮安市: 淮阴工学院). 2013, (2013年第4期): 1—5. ISSN 1009-7961. doi:10.3969/j.issn.1009-7961.2013.04.001 (简体中文).
- ^ 2.0 2.1 2.2 2.3 2.4 王福林. 朱延华(审核) , 编. 所谓的“甘罗城”不是甘罗建造——淮阴区码头镇参观考察收获之五. 淮安城市网. 2024-01-06 [2025-02-28] (简体中文).
- ^ 3.0 3.1 3.2 3.3 3.4 顾建国. 朱延华(审核) , 编. 甘罗城与韩信城. 淮师新闻网. 2010-04-02 [2025-02-28] (简体中文).
- ^ 4.0 4.1 融媒体记者:杨春阳,通讯员:薛承志. 刘娟 , 编. 这些古迹遗址 你知道吗 (PDF). 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网站,来源:《淮海晚报》2023年4月18日. 2023-04-18 [2025-02-28] (简体中文).
- ^ 5.0 5.1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2012-04-15].[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