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王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王浮(265年—313年)是生活在晋惠帝在位时期的道教道士。他是洛阳人。

簡述

[编辑]

王浮是天师道祭酒。他被認為是《老子化胡經》的作者[1]。據説他撰寫了《老子化胡經》第一卷[註 1],有説法聲稱魏明帝为之撰序[2]。該教典宣稱道家創立者老聃西行至胡人所居住的地方,再派其弟子尹喜創立佛家[3]

關於王浮是否撰寫了《老子化胡經》這個問題的不同説法

[编辑]

傳統上 王浮被認為是《老子化胡經》的作者[4],但在近年,這一傳統説法開始受到質疑[5]

認為《老子化胡經》的一卷本是王浮的作品一説不太可信的説法

[编辑]

宗教史學研究人聲稱佛教方面的相關典籍所提出的《老子化胡經》的一卷本是王符的作品這一説法是不太可信的,原因是現時已經無法得知蕭梁帝國統治時期《老子化胡經》的面貌,其聲稱根據不同的文獻上的相關記載,《老子化胡經》有多個版本,其中一些版本的內容與《老子化胡經》在敦煌被發現的版本的內容不一樣,但流傳至宋朝時期的《老子化胡經》的十卷本的內容可能與敦煌本的內容是相似的,可是《老子化胡經》在元朝時期已經被焚毀,經此一劫,《老子化胡經》就此亡佚[6]

否認王浮撰寫了《老子化胡經》的説法

[编辑]

一些人否認《老子化胡經》是由道士所撰寫的,例如斈者柴田宜勝聲稱王孚撰寫了《老子化胡經》這一説法是佛教苾芻慧皎所編造的謊言,斈者金姬雅舒更聲稱印度教起源於位於中華西藏岡波仁齊山且是由老聃與釋尊生存於同一時期的弟子傳播到印度的,故此有説法聲稱,由於在老聃撰寫《老子》時,悉達多太子仍在苦修,《佛經》尚未出現,但包括《管子》及《太公》在內的道家典籍在當時已經為人們所熟悉,因此佛家思想可能源自道家思想[7]。然而,有研究人聲稱目前沒有確鑿證據顯示老聃曾經前去教化胡人,而且道家思想與佛教教義之間有許多差別,故難以證明佛教教義源自道家思想[8]

認為王浮的弟子而非王浮本人撰寫了《化胡經》的説法

[编辑]

首都師範大學歷史系研究生劉毅在被發表於1997年的一篇文章中批駁了王浮撰寫了《化胡經》這一説法,他聲稱由於佛教最早提及《化胡經》的典籍出現在劉宋帝國統治時期,王浮撰寫了《化胡經》這一説法則出現在蕭梁帝國統治時期,最重要的是《化胡經》本身出現在四世紀末或五世紀初,那時王浮已經去世百多年之久,因此《化胡經》不可能是由王浮所創作的,其可能是由他生活在蕭梁帝國統治時期的弟子所創作的[9]

認為王浮所撰寫的與現有的相關教典不相同的説法

[编辑]

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的相關條目聲稱《化胡經》是由王浮所撰寫的,但其提到在敦煌被找到的《化胡經》不是王浮的作品[10]

《佛光大辭典》的作者接受了王浮撰寫了《老子化胡經》這一説法,但其在《佛光大辭典》中聲稱,在敦煌被發現的所謂的《老子化胡經》的第一卷顯示其名稱是'老子西昇化胡經序説第一',但王浮從未稱之為'老子西昇化胡經',另外,根據研究,《大正藏》所收錄的《老子西昇化胡經》的內容與王浮所寫的《老子化胡經》的內容並不一樣,此外,《老子西昇化胡經》的內容包含了濃厚的摩尼教思想,故此在敦煌被發現的《老子西昇化胡經》可能是於摩尼教在唐朝時期傳入後才成書的,與王浮所寫的《老子化胡經》並不相同[11]

認為王浮撰寫了相關教典但其有多個傳本的説法

[编辑]

道教學術資訊網站相關條目聲稱《老子西升化胡經》是由王浮所撰寫的,當時只有一卷,後來逐漸被增至十卷,根據不同的史料上的相關記載,這本教典也被稱為《老子化胡成佛經》或《明威化胡經》,此外,這本教典在元朝時期的版本的內容與它在唐朝時期的版本的內容不一樣,後者與史籍所記載的相關內容也不一樣,可見其傳本的流傳情況是很複雜的[12]

參見

[编辑]

註釋

[编辑]
  1. ^ 然而,《通志·艺文略》著录为十卷。

參考文獻

[编辑]
  1. ^ 36.10|最能代表佛道之爭的《老子化胡經》|書中之最. 知史. 2021-04-06 [2025-07-30] (中文(臺灣)). 起初,「老子化胡」只是一個說法。到了西晉惠帝時期,道士王浮根根據以往流傳的說法編輯了《老子化胡經》。此後,《老子化胡經》成為佛道的一大公案,每當他們關係緊張之時,便會圍繞此書說法的真偽作出辯論。 
  2. ^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十六
  3. ^ 僧佑《出三藏記集》卷十五
  4. ^ 江巨浪. 《老子化胡经》.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25-08-02]. 相传为晋代道士王浮所著。佛教从汉代传入中国,与中国本土学说产生了碰撞,因此,在东汉末年已有“老子入夷狄为浮屠”的说法,将佛教渊源归于中国。晋惠帝时,道士王浮与沙门帛远争论二教邪正,王浮便附会发挥襄楷“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之说,增益种种传说,证成其事,声称老子出关西游,化胡成佛。 
  5. ^ 郜同麟. 南北朝隋唐時期佛道關係的惡化與佛教對道經的抨擊. 微信公众平台. 2025-07-07 [2025-08-02]. 史料中關于道教攻撃佛教的最早記載應是西晉道士王浮造作《老子化胡經》。法琳《辯正論》卷五引竺道祖《晉世雜錄》云: “道士王浮每與沙門帛遠抗論,王浮屢屈焉,遂改换《西域傳》爲《化胡經》,言喜與□化胡作佛,佛起于此。” (T52,p522)《高僧傳》《出三藏記集》等亦載此事,文字大同小異,顯然是同源的。學者多據此謂《化胡經》起于西晉王浮,但這一記載頗有可疑之處,首先老子化胡之説早見于《後漢書·襄楷傳》及魚豢《魏略·西戎傳》等,並不始于王浮,這一説法在當時甚至被部分佛教徒接受,並不需要王浮以之作爲攻擊手段;其次,如前所述,西晉之時佛道關係並未如後世那樣敵對,道教似乎也没有攻撃佛教的動機;最后,現在看到的佛教對道教的攻撃主要集中于南北朝後期以後,如果那麽早就受到道教攻擊,佛教界似乎不可能全無回應。因此,即便王浮確曾造《老子化胡經》,恐怕也不是爲攻撃佛教而作。但《高僧傳》《出三藏記集》等書載此事,可知至遲在蕭梁時二教矛盾已深。 
  6. ^ 春暖花开开开开. “老子化胡说”与《老子化胡经》. 搜狐. 2025-02-25 [2025-07-30]. 
  7. ^ 百家号. 孙丽丽 , 编. 2500年前老子出关化胡,曾传佛教起源于道教?现或可佐证!. OLIAN. 2018-10-06 [2025-07-30]. 
  8. ^ 沃唐卡. 老子化胡是真的吗?. 搜狐. 2025-01-05 [2025-07-30] (中文). 据多位学者考证,“老子化胡”一说最早是由佛教编造,佛教为了传入中国,在中原生存发展,不得不依附于道教,于是编造了 “老子化胡” 的说法,自称佛教为 “浮屠道”。但当佛教立足之后,又贬斥道教为 “外道”,否认老子化胡的说法。晋惠帝时,天师道祭酒王浮在与僧人帛远争论的过程中,为抬高道教,贬抑佛教,根据东汉以来种种老子化胡传说,造《老子化胡经》。此后,佛道双方围绕此问题展开了长达千年的激烈论争,这也说明老子化胡更多地是佛道两教为了争夺地位和信众而产生的一种说法,并非真实的历史事件。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而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生活在公元前 6 世纪到公元前 5 世纪左右,从时间上看,老子要早于释迦牟尼。若说老子化胡为佛,在时间顺序上存在矛盾,除非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老子在西出函谷关后穿越时空到了释迦牟尼时代,但目前并无这样的证据。道家思想和佛教教义有着明显的区别,道家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等,佛教则注重因果轮回、解脱涅槃等。两种思想体系在核心教义、修行方法等方面都大相径庭,很难想象老子会将道家思想转化为佛教教义并在天竺教化胡人。 
  9. ^ Liu, Yi. Towards a New Understanding of Huahujing (The scripture of transforming the barbarians) from Dunhuang. International Dunhuang Programme. IDP News Issue No. 7 - Spring 1997. [2025-01-09] (英国英语). 
  10. ^ 老子化胡經. 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通过道教文化資料庫. 西晉道士王浮造《化胡經》,從此佛道二教圍繞化胡說真偽問題展開長期激烈爭論。 … 今英、法等國所藏敦煌《化胡經》殘卷,當係十卷本,非王浮原書。 
  11. ^ 釋慈怡; 釋星雲. 老子化胡經. 佛光大辭典. : 3145 –通过佛光山宗務委員會. 近年法國學者伯希和(P. Pelliot)自敦煌發現本書,全書十卷僅存第一卷與第十卷。敦煌本第一卷題為「老子西昇化胡經序說第一」,第十卷末尾題為「老子化胡經卷第十」。根據研究,大正藏所收本與王浮所作老子化胡經之內容大相逕庭,其理由如下:(1)王浮之化胡經僅有一卷,敦煌本則有十卷。(2)敦煌本題為「老子西昇化胡經序說第一」,王浮本則從未稱為老子西昇化胡經。(3)敦煌本含有濃厚之摩尼教思想,或可推知現存之敦煌本為唐代摩尼教傳入以後之著作,而非王浮所作之老子化胡經。 
  12. ^ 化胡經. 道教學術資訊網站. [2025-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