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
外观
《愛蓮說》是北宋理學家周敦頤所作的一篇議論散文。“說”為古代議論文體之一[1]。
在台灣、中國大陸等地的中學國文、語文課本常收錄本篇散文作品。
撰寫緣由
[编辑]嘉祐八年正月七日(1063年2月7日)周敦頤與沈希顏、錢拓共遊江南西道虔州
正文
[编辑]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译文
[编辑]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註釋
[编辑]- ^ 明·吳訥,《文章辨體》(卷37):
“說
按說者,釋也,述也,解釋義理而以己意述之也。” - ^ 清·周誥,《濂溪志》(卷3):“八年癸卯,先生時年四十七,正月七日,行縣至雩都,邀余杭錢建侯拓、四明沈幾聖希顏游羅岩厓,題名并有詩刻石。沈公者,令邑也,因建濂溪閣於善山,頂有高山仰止亭。四月壬申朔,英宗登極,以恩遷虞部員外郎,仍通判虔州,追贈父爵郎中。五月,作《愛蓮說》。沈希顏書,王摶篆額,錢拓上石,卽十五日事也。”
- ^ 《周敦頤愛的是什麼蓮》,葉國良,2009年12月第二十七期,P.37~P.56,《成大中文學報》半年刊
- ^ 展覽簡介 - 國立歷史博物館. [2021-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1).
- ^ 清·毛德琦,《廬山志》(卷11):“《愛蓮說》一篇,濂溪先生之所作也。先生嘗以「愛蓮」名其居之堂,而爲是說以刻焉。熹得竊聞而伏讀之有年矣。屬來守南康郡,實先生故治,然寇亂之餘,訪其遺跡,雖壁記文書,一無在者。熹竊懼焉,旣與博士弟子立祠於學,又刻先生象《太極圖》於石,《通書》遺文於版。會先生曾孫直卿來自九江,以此說之墨本爲贈,乃復寓其名於後圃臨池之館,而刻其說置壁間,庶幾先生之心之德,來者有以考焉。淳熙己亥秋八月甲午
朱熹謹記。”
參考資料
[编辑]- 吳訥,《文章辨體》
- 周誥,《濂溪志》
- 毛德琦,《廬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