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热椭球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一副表现有机化合物二苯醚稳定构象异构体的热椭球模型,化学式C
12
H
10
O或(C
6
H
5
)
2
O,简写为Ph
2
O。碳原子(C)以黑色标示,氢原子(H)以灰白色标示,氧原子(O)以红色标示。热椭球的概率水平设置为50%,原子位置及各向异性位移参数基于该分子的晶体结构数据得出。[1]
六氟锑酸氯酰晶体中氯原子(处于+5氧化态)的配位环境热椭球模型[2],化合物化学式[ClO
2
][SbF
6
]。中央亮绿色为+5氧化态的氯原子(Cl),红色为氧原子(O),外围黄绿色为来自六氟锑酸根(SbF
6
)的四个氟离子,右侧浅色线条表示F-Cl配位作用。该反应性化合物通过FClO
2
与全氟路易斯酸SbF
5
反应制得。[3]

晶体学中,热椭球体(正式名称为原子位移参数或各向异性位移参数)是一种用于表征晶体中原子的热振动幅度与方向的椭球模型。由于原子的振动通常表现出各向异性(不同空间方向的振动幅度存在差异),椭球能直观反映振动特性,从而展现原子在晶体中的对称性特征与时间平均位置。其理论基础由D.W.J.克鲁克香克于1956年提出,并随着1965年首次发布的ORTEP程序(橡树岭热椭球绘图程序)而得到广泛应用。[4]

热椭球体可通过张量定义,这种数学工具能在三维正交坐标系中确定振动幅度与方向。表征原子热振动的三个主轴分别记为, 对应热椭球即基于这些轴向建立。椭球尺寸按预设概率进行缩放,通常设定为能涵盖原子电子密度分布50%概率的区域。[5]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Angshuman R. Choudhury, Kabirul Islam, Michael T. Kirchner, Goverdhan Mehta & Tayur N. Guru Row, 2004, "原位低温结晶法研究二苯醚:C−H···π介导的多晶型现象,"《美国化学会志》,第126卷39期12274–12275页,DOI:10.1021/ja046134k,参阅 [1](2015年6月23日访问)。
  2. ^ Lehmann, John F.; Riedel, Sebastian; Schrobilgen, Gary J. BrO3F和ClO3F对强路易斯酸的作用及[XO2][SbF6](X=Cl,Br)的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 《无机化学》. 2008, 47 (18): 8343–8356. PMID 18700751. doi:10.1021/ic800929h. 
  3. ^ K. O. Christe; C. J. Schack. Harry Julius Emeléus, A. G. Sharpe , 编. 氯的氧氟化物. 无机化学与放射化学进展,第18卷. 学术出版社. 1976: 319–399,详见357页起 [2015年6月23日]. ISBN 978-0-12-023618-3. 
  4. ^ ORTEP程序. 麻州大学网站. [2022-04-21]. 
  5. ^ 马萨, 沃纳. 晶体结构解析 第二版. 施普林格出版社. 2004: 35–37. ISBN 978-3540206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