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灰色地帶 (國際關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灰色地帶(英語:Grey-zonegrey zonegray zonegray-zone),是一個國際關係、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名詞,指兩個國家之間,在介於戰爭和平之間模糊地帶的政治與軍事行動。用於軍事方面時,常稱為灰色地帶戰術gray-zone warfare),灰色地帶策略Grey zone tactic),或灰色地帶衝突Grey-zone conflict),灰色地帶襲擾灰色地帶威脅,是一個國家試圖侵略別國時,沒有將情勢立即上升至戰爭手段,而是製造軍事演習與小規模衝突,來對另一個國家施壓,消耗他們的戰爭資源,希望這個國家主動退讓或投降。

這個名詞的正式定義出現在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在2015年發布的白皮書中。

概論

[编辑]

灰色地帶最早出現於國家安全政策的相關討論中,但這個名詞沒有嚴謹定義,常採用模糊的,短期的,這類形容詞來討論。

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的定義中,灰色地帶是指「在國家與國家間,或是國家與非國家的行動者之間,介於傳統的戰爭與和平之間的競爭性行動」[1]。灰色地帶的一個特徵,是低於能夠合法進行戰爭行動,也就是戰爭權(Jus ad bellum),的水準之下。

美國蘭德公司為灰色地帶定義了八種行動:

  1. 低於軍事反擊機制的合法或正當性門檻。
  2. 切香腸戰術
  3. 難以追溯的行動。
  4. 以法律和政治藉口正當化自身行動。
  5. 不威脅防守方的關鍵利益。
  6. 虛張聲勢威脅以避免戰爭。
  7. 非軍事性手段和準軍事壓力。
  8. 裂解目標國內的族群,製造政治紛爭。

在2010年代晚期,中國大陆開始對台灣發動灰色地帶攻擊,引起國際軍事學者對於灰色地帶戰術的重視[2]。中國大陆的灰色地帶攻擊,強調中國大陆在海洋及天空的軍事實力,對於台灣進行施壓,但仍然可以合理推諉,辯稱中國大陆並未進行實際的侵略行動[3]。為了對抗中國大陆在海上進行的灰色地帶攻擊,台灣方面擴充了海巡署的軍力[4]

註釋

[编辑]
  1. ^ Kapusta, Philip. The Gray Zone (PDF). www.soc.mil. United States Special Operations Command. [18 February 202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14 September 2021). 
  2. ^ LEE, YIMOU; LAGUE, DAVID; BLANCHARD, BEN. China launches 'gray-zone' warfare to subdue Taiwan. www.reuters.com. Reuters. [18 February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3). 
  3. ^ Chan, Eric. Escalating Clarity without Fighting: Countering Gray Zone Warfare against Taiwan (Part 2). globaltaiwan.org. The Global Taiwan Institute. 2 June 2021 [21 June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8). 
  4. ^ Chien-pang, Liu; Kui-hsiang, Wen; Lim, Emerson. Taiwan coast guard ships add new livery to distinguish them from China's. focustaiwan.tw. Focus Taiwan. 17 February 2021 [17 February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