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漳港顯應宮

坐标25°55′6.67″N 119°38′37.97″E / 25.9185194°N 119.6438806°E / 25.9185194; 119.6438806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漳港显应宫
长乐区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漳港街道仙岐村
坐标25°55′6.67″N 119°38′37.97″E / 25.9185194°N 119.6438806°E / 25.9185194; 119.6438806
分类古建筑
时代
认定时间1998年
地图

顯應宮,原名大王宮[1],當地人俗稱蝴蝶廟閩東語Hù-diĕk-miêu閩語字蝴蝶廟實際讀音/hu˧˧ lieʔ˥ miɛu˨˦˨/),是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的一座媽祖廟,位於漳港街道仙岐村。顯應宮分為地上新宮和地下古宮兩部份。地上部份為1993年重建,面積1.5萬平方米,分前、後座兩部份。前座主題建築為觀音閣,兩側為迴廊;後座主體建築為天后宮,天井兩側分別為鐘樓、鼓樓,鐘樓有臺階可通往地下部份。地下部份為考古發掘出來的原顯應宮遺址,為二進結構,四周為用土築造或石砌成的圍墻,寬13.2米、深26.4米,[2]:681其地下部份的泥塑神像於200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编辑]

顯應宮建立於1138年(南宋紹興八年),為三進的土木石結構。1490年(明弘治三年)知縣將顯應宮的後座開闢為鳳岐書院,供當地子弟讀書。[2]:621根據《長樂縣志》記載,顯應宮在當時俗稱「大王宮」,曾是長樂縣內十五都的名勝古跡,[3]嘉慶帝曾頒賜御書匾額「願愈應」,懸掛於宮內。根據出土碑文記載,顯應宮於1841年(清道光二十一年)重修。[2]:621

大約在光緒年間,當地發生自然災害,顯應宮被風沙完全掩埋於地下。之後,當地人在其遺址附近建立仙岐村,但顯應宮的位置不為人知。[3]直到1992年6月22日,仙岐村村民挖基建房,在沙地之下挖到顯應宮的一堵墻,之後又陸續發現文物,顯應宮遺址才得以重見天日。在之後的考古發掘中陸續清理出媽祖、巡海大臣(鄭和[4])、本境大王等五組泥塑神像共五十多尊,保存完好。[2]:621當時規劃修建福州長樂國際機場,顯應宮所在的位置在規劃用地周邊,引發當地媒體的較大關注。在顯應宮泥塑被發掘出土時,有蝴蝶自各處蜂擁而至,附於泥塑神像之上,當地人認為是顯靈,便稱此廟為「蝴蝶廟」。[3]

1992年10月21日,為保護文物,顯應宮文物保護管理委員會成立。1993年,由漳港鎮政府牽頭,開始於原址地面之上重建顯應宮,地下遺址部份原樣保護。[2]:621

1998年,顯應宮以「漳港显应宫」之名被列為長樂市文物保護單位,年代為宋代。[5]2001年1月,顯應宮泥塑被認定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又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621

參見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 黃榮春. 閩都考古錄.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24-06: 287. ISBN 978-7-211-09093-8 (简体中文). 顯應宮,原名大王宮,位於長樂區漳港街道仙歧村,始建於宋紹興八年(1138年)。 
  2. ^ 2.0 2.1 2.2 2.3 2.4 2.5 长乐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长乐市志(1995 - 2005). 厦门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5615-5260-5. 
  3. ^ 3.0 3.1 3.2 显应宫. 福州新闻网. 2010-08-13. 
  4. ^ 百年塑像群 福州海丝见证——显应宫泥塑中的巡海大臣原型是郑和. 福州新闻网. 2024-04-29. 
  5. ^ 长乐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卷三十三 文物名胜 第六章 文物管理. 长乐市志. 福建人民出版社. ISBN 7-211-039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