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惠路
深惠路又称深惠公路,是一条是连接深圳与惠州的干线公路,全线为205国道一部分。始建于1935年,后历经扩建,经过城市发展。目前绝大部分路段实现市政化管理并按行政区划不同分为不少路段。
历史沿革
[编辑]现存的深惠公路最早是由惠州的惠淡公路(第一代)陈江——新圩段,深圳的龙岗墟——深圳公路,以及连接龙岗——新圩的龙新公路组成。
1926年(民国15年),惠淡公路(第一代,又称淡甲公路)正式动工,由甲子埗经陈江、镇隆、佛祖坳、新圩至淡水。由东路公路处派督修员李超秀组织修筑公路委员会,并由黄孟实、温仲钧、邓恩铭、方德光、黄书云等组成董事会,派股集资筹款,每股1元,共94500股,股金总额94500元。1930年(民国19年)6月1日建成通车。最初租给建恒公司行车。(新圩以南现为新秋路、人民路)
1935年(民国24年)通车的龙岗到深圳墟的公路,由宝安县葵涌镇人彭东海集资开设的淡水平湖联星行车公司修筑,并经营公路客货运输[1][2],不久分为三个路段
1934年另建成了龙岗至惠阳县(今惠州市)新圩镇的公路(龙新公路)
当时以上公路大多为路宽仅3米左右的砂石路,跨河多采用木桥与圆管涵洞,条件简陋,遇到雨天即无法行车。
1938年10月 侵华日军占领龙岗等地,淡水平湖联星行车公司不得不停业,上述四条道路也因战事中断,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龙岗至深圳墟段才大致修复。
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道路再度被损毁,直至1950年1月抢修通车。
1956年,龙岗至惠州新圩段简易公路得以重新修通。在70年代本段开始铺筑柏油路并部分改线,深惠公路改经该路而不再直入淡水镇中心。[3]
1982年改建为沥青道路并编入省道,称广东省省道1915干线,此时路面宽也仅为7米,为双向两车道,当时起点为坪地坑塘坳经沙湾检查站入深圳经济特区,有26公里。
1988年开始按一级路(国道)标准改造,1989年底完成13公里,1990年冬全段竣工并铺上水泥混凝土路面。
1993年10月至1994年10月按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进行扩建,并始建布吉高架桥、大芬立交桥,约在这之后深惠公路在丹竹头—大芬之间不再绕经沙湾墟而是经由现今的路段。
1994年8月至1996年1月修建龙岗立交桥。
1996年全线划入205国道[4]。
现今路段
[编辑]起点 | 终点 | 路名 | 车道 |
---|---|---|---|
深圳市罗湖区草埔站附近 | 深圳市龙岗区坪地六联深惠界 | 龙岗大道 | 双向6-8车道 |
惠州市惠阳新圩塘吓深惠界 | 惠州市惠阳镇隆佛祖坳 | 新圩大道 | 双向4车道 |
惠州市惠阳镇隆佛祖坳 | 惠州市惠阳镇隆中京路口 | 镇隆大道 | 双向4车道 |
惠州市惠阳镇隆中京路口 | 惠州市惠城区陈江街道仲恺曙光路口 | 曙光路 | 双向4-6车道 |
图集
[编辑]-
仲恺陈江段——曙光路
-
镇龙大道
-
新圩新秋路口,分叉的新秋路通往惠阳淡水中心
-
G205坪地深惠界南下方向深圳标志碑
- ^ 宝安县志.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7年5月: 289–290. ISBN 7-218-02381-9.
- ^ 彭东海:致力发展深圳东部交通的社会贤达. news.ifeng.com. [2019-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5).
- ^ 惠阳县志(上)第十二篇 交通运输. www.gd-info.gov.cn. [2019-02-03].[永久失效連結]
- ^ 惠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惠州市志(一)——第九编 交通运输——第二章 公路交通——第二节 公路建设. hz.gd-info.gov.cn. [2019-02-03].[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