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起龙
外观
浦起龙(1679年—1762年),字二田,號孩禪,學者稱山伧先生,江苏金匮(今无锡)人,清朝政治人物、学者,進士出身。
生平
[编辑]以弱冠補諸生,屢試不第,困顿场屋三十余年。雍正八年(1730年)登庚戌科進士,沒被選為庶吉士,為此候選三年。雍正十年(1732年)授揚州府學教授,因父病故未能赴任。雍正十二年(1734年)應當時的雲南總督尹繼善之邀,擔任五華書院山長。乾隆四年(1739年)任蘇州府學教授,主紫陽書院。[1]史称:“公家甚贫,书甚富,口甚拙,手甚敏,待人甚厚而校书甚严。”浦起龙读杜甫诗十年,不穿凿字句,如《别董颐》一詩,歷代皆以為董颐南下鄧州,浦起龙指出: “南适恐误,邓在江陵西北也。”清朝著名的學者王昶、錢大昕,經史學家王鳴盛均受業其門下。乾隆十年(1745年)被江蘇布政使愛必達參劾,遂以年老辭官回家,居鄉撰寫《史通通釋》一書。[2]浦氏著述《通释》,用力极勤,以“六家二体”说為主軸,[3]前後五次易稿。乾隆十七年刊刻行世。後來紀昀著《史通削繁》,是以浦起龍《史通通釋》為底本。乾隆十五年(1750年)浦起龍應無錫縣知縣王鎬邀请,與同邑華希閔、顧棟高等共同編纂《無錫縣志》。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去世。另著有《读杜心解》、《古文眉诠》、《酿蜜集》、《不是集》等卷。
注釋
[编辑]參考文獻
[编辑]- 王煦華,〈浦起龍的生平及其著述〉,《紀念顧頡剛學術論文集》,成都巴蜀書社,199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