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沈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沈冲,字景绰南朝宋南朝齐时期的官员,吴兴郡武康县人。

他是沈懷文之子,母亲孔氏。初任卫尉五官,后转任扬州主簿。南朝宋大明年间,其父沈怀文以文名著称,沈冲也广泛涉猎文章义理。沈冲曾任西阳王抚军法曹参军,不久后被举荐为秀才,召回建康担任抚军正佐兼记室。大明六年(462年),父亲沈怀文获罪入狱,沈冲兄弟入宫向宋孝武帝求情,引得众人同情。柳元景试图营救沈怀文,向孝武帝进言:“不可让沈怀文的三个儿子陷入绝境,恳请陛下尽快明断他的罪责。” 但孝武帝最终还是处死了沈怀文。柳元景为此叹息不已,沈冲兄弟也因这件事闻名于世。泰始初年,沈冲的母亲年老,家境贫寒,沈冲觐见宋明帝,被任命为永兴县令。后转任巴陵王主簿,又被任命为尚书殿中郎。元徽年间,他出京担任晋安王安西记室参军,后被召回建康,历任司徒主簿、山阴县令,又转任司徒录事参军。昇明二年(478年),萧赜担任江州刺史时,沈冲在其麾下任征虏长史、寻阳郡太守,受到重用。萧赜返回建康后,沈冲代为处理王府及江州事务,后转任领军长史。建元元年(479 年),齐朝建立,沈冲任骠骑谘议参军,兼管录事,尚未到任便转任黄门郎,后又担任太子中庶子,侍奉皇太子萧赜。建元四年(482年),萧赜即位为齐武帝后,沈冲转任御史中丞侍中。庐陵王萧子卿担任郢州刺史时,沈冲在其麾下任长史、辅国将军、江夏内史,代为处理王府及郢州事务。永明元年(483年),萧子卿转任荆州刺史,沈冲任安西长史、南郡内史,代为处理荆州事务。永明四年(486年),他被召回建康,担任五兵尚书。沈冲与兄长沈淡、沈渊都有声名,世人称他们为 “腰鼓兄弟”。沈淡、沈渊也曾担任御史中丞,兄弟三人都曾任司直一职,这在晋、宋两朝是独一无二的。御史中丞的职责是弹劾官僚,常常因此招致违法者的怨恨。永明年间,沈渊弹劾吴兴郡太守袁彖;建武年间,袁彖的堂弟袁昂担任御史中丞时,弹劾了沈渊的儿子沈繢,使其被免官禁锢。沈冲奉武帝之命前往西部,在南州去世,享五十一岁,被追赠太常,谥号恭子[1][2]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南齐书》卷三十四 列传第十五
  2. ^ 南史》卷三十四 列传第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