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沈婺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沈婺華
封號太子妃→皇后
親屬
父親望蔡貞憲侯沈君理
母親會稽穆公主
陈后主陳叔寶
養子陳胤
其他親屬外祖父:陳高祖陳霸先

沈婺华(550年代—627年),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省德清县)人,陈后主陈叔宝的皇后,至陳朝滅亡為止,隋煬帝被殺後入佛門比丘尼。父親为仪同三司、望蔡贞宪侯沈君理,母親即陈高祖陈霸先会稽穆公主,出身高贵。史称沈婺华“性端静,有识量,寡嗜欲,聪敏强记,涉猎经史,工书翰”。

幼年

[编辑]

沈婺华幼年丧母,在守丧期间因过度哀伤而极其消瘦。即使丧期结束后,每逢年节或朔望之日仍常独自哭泣,不仅让她身边的人深受感动,更是传遍了整个阖府内外,大家都对她既尊敬又感到她与众不同。

皇太子妃

[编辑]

陈宣帝太建元年(569年),沈婺华被册立为皇太子妃。太建五年(573年)孙姬因生陈胤难产而死,沈婺华怜悯陈胤而养,把他当成自己的亲儿子一样。同年沈婺华父親沈君理去世,她为父守丧,迁居别殿且哀毁逾礼,而后陈后主对沈婺华冷漠寡情。

皇后

[编辑]

太建十四年(582年)陈后主陈叔宝即位,于正月己巳立沈婺华为皇后。虽为皇后,但沈婺华与陈后主感情淡薄。陈后主继位初因陈叔陵之乱伤卧于承香阁下,沈婺华向来不得宠,唯贵妃张丽华可侍疾,沈婺华另外居住在求贤殿。陈后主宠幸贵张丽华,命张丽华总后宫之政,然而沈婺华从不曾流露一丝的嫉妒或怨恨。

陳后主某日到沈婺華处,暂入即还,却写了一首诗《戏赠沈后》:“留人不留人,不留人去也。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沈婺华《答后主》:“谁言不相忆,见罢倒成羞。情知不肯住,教遣若为留。”

沈皇后性情端庄娴静,少有嗜好与欲望,聪慧过人,记忆力强,广泛涉猎经史典籍,并擅长书法。她的日常起居俭朴,衣着不尚锦绣华服,身边近侍仅百余人(这在皇后规制中实属简省),日常唯研读图史、诵念佛经。她曾“遇岁旱,自暴而诵佛经,应时雨降”。

沈婺华无子,仅养子陈胤,当沈婺华成为皇后时,陈胤也为被立为皇太子。但后来因为沈婺华身边的侍从们频繁地与东宫往来,太子陈胤也屡次派遣人前往她的居所,后主怀疑他们心怀怨恨以及不该有的权位指望,非常厌恶他们。与此同时,张贵妃和孔贵嫔又日夜不停地罗织皇后和太子的短处,孔范之流的人又在宫外串通配合。到了祯明二年夏陳後主廢掉庶長子陈胤,立張麗華的长子陈渊為皇太子,同时对沈婺华更加冷落与不满。

沈婺华見陈后主沉溺酒色,朝政日益敗壞,沈婺华多次上书勸谏,可是陈后主根本不听,甚至想废黜沈婺华,改立张丽华为皇后,但因陈灭亡不果,之後她随同陈后主一同被迁至长安。

亡国后

[编辑]

來到長安後,沈婺华终日读书拜佛,后转至洛阳仁寿四年604年,后主去世,她亲自为赋哀辞,文辞恳切真挚,情感深沉动人。隋炀帝怜悯沈婺華,又感慨沈婺华善良贤惠,之后隋炀帝每次外出下江南巡游时都带着她同行,以示礼遇。618年隋炀帝为宇文化及所杀,沈婺华自广陵过江还乡,于毗陵天静寺为尼,法名观音,贞观初年去世。根据《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沈后集》十卷,早佚。

家庭成员

[编辑]
沈婺華家族
 
 
 
 
 
 
 
 
 
 
 
 
 
 
 
 
 
 
高祖父:沈实
 
 
 
 
 
 
 
曾祖父:沈僧畟
 
 
 
 
 
 
 
 
 
 
 
祖父:沈巡
 
 
 
 
 
 
 
 
 
 
 
 
 
 
父:沈君理
 
 
 
 
 
 
 
 
 
 
 
 
 
 
 
 
 
沈婺華
 
 
 
 
 
 
 
 
 
 
 
 
 
 
 
 
 
 
 
 
外高祖父:陈道巨
 
 
 
 
 
 
 
外曾祖父:太祖陈文赞
 
 
 
 
 
 
 
 
 
 
 
外祖父:陈武帝陈霸先
 
 
 
 
 
 
 
 
 
 
 
 
 
 
外曾祖母:安皇后董氏
 
 
 
 
 
 
 
 
 
 
 
母:会稽穆公主陈氏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陳書·卷7》,出自姚思廉陳書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南史·卷12》,出自李延壽南史

參考書目

[编辑]
  • 南史》卷十一《沈婺华》传
前任:
柳敬言
南朝陈皇后
582年—589年
繼任:
隋朝皇后独孤伽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