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沈伯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沈伯玉(419年—475年),南朝宋官员,字德润吳興郡武康县人。

沈伯玉是沈穆夫之孙,沈虔子之子。温厚恭謙,能作文章。年轻时在武陵王劉駿属下为武陵国侍郎,转右常侍,南中郎行参军。元嘉三十年(453年),劉駿即位为宋孝武帝,沈伯玉任員外散騎郎。顏竣请为左衛司馬。後出补句容县令,在县有能干的名声。在江夏王劉義恭属下为太宰行参軍,与奉朝请谢超宗何法盛在东宫校书。出任余姚县令,召還担任衛尉丞。大明七年(463年),在晋安王劉子勛属下为前軍行参軍,侍奉劉子勛读书。孝武帝以沈伯玉容貌好像画图仲尼像,常喊他孔丘。大明八年(464年),劉子勛担任镇军将軍、雍州刺史,沈伯玉跟随为镇军行佐。 宋前废帝时,沈伯玉为转参军事。宋明帝即位,泰始二年(466年),劉子勛起兵,沈伯玉担任府功曹。劉子勛称帝,以沈伯玉为中書侍郎。劉子勛敗亡,沈伯玉下獄。後来恢复原官,明帝任命他为南台御史,转任武陵王劉贊属下武陵国詹事。又转任大农、因母亲年老解职。晩年与司徒袁粲、司空褚渊交友。选为永世县令、永興县令,有政绩。元徽三年(475年)去世,享年五十七岁[1][2]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宋書》卷100 列传第60
  2. ^ 南史》卷57 列传第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