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江右民系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玉山縣的一戶人家,攝於1898
玉山縣的一戶人家,攝於1898

江右人,也稱江右民系,泛指以贛語為母語的漢族民系,主要分佈於江西湖南湖北安徽福建等地區。

歷史[编辑]

江西在上古時期曾經有干越艾國等非華夏族國家。史載干越國在春秋時期被吳國所滅,其位置可能位於今餘干一帶,而艾國則位於今修水武寧一帶,後來被楚國併吞。至春秋時代,江西地方經常被稱為「吳頭楚尾」,是因為江西曾迭為越國的爭雄之地。公元前473年越滅吳,公元前306年楚滅越。處於「吳頭楚尾」的江西和各方都有大量關係,而贛語中至今依舊保存着一些很有特色、很常用的古吳語古楚語詞的積澱,西漢揚雄在其著作《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中,提到「南楚」方言達85次,其中單言「南楚」、不並引其他地名有42次,提到「南楚之外」、「南楚之南」10次。而《史記·貨殖列傳》中則註明道:「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長沙,是南楚也。」同時,《方言》中提及的吳越、吳楊越、吳楚等地也被認為包括江西的部分地區。

江西處於中國歷史上歷次中原漢民南遷的中心地帶,因此出現了令後世驚羨的政治、經濟和人文景觀,因此贛語對中國文化、文學有著重要的歷史影響,並且是中國古典戲劇贛劇採茶戲弋陽腔等重要藝術流派的說白語言,故歷代有過不少夾雜贛語的作品。明朝其間也有一支江右人遷徙至湖南省西部,形成一個贛語方言島。

文化[编辑]

元代青花四愛圖梅瓶
元代青花四愛圖梅瓶

江右文化是以農業文明為核心,歷經數千年發展起來的一種特色文化。萬年仙人洞文化見證了江西上萬年的水稻耕作歷史,自然條件的優渥使得江西農業非常發達,隨著人口的繁盛也就有「萬點青山萬戶煙」的江南景緻。但也因為如此,東、南、西三面環山,北面臨江的江西地理使得贛地人民戀於溫飽、安分守故。江西人的「官本位」意識濃重,但又好於爭訟。北宋袁州(今宜春)知州楊侃就說,如果官員不「自紊其法」,那麼「民知法是易治」。[1]這也得利於江西書院教育興盛、科舉文化強勢的歷史傳統,“耕讀傳家”被公認為處世準則。注重自身修行是江西人的重要思想。儒學的綱常道德歷來都是最為江西人的標準價值取向。

贛菜是中國菜主要菜系之一, 以三杯雞、粉蒸肉、剝皮菊花心、紅酥肉、雙層肚絲、文山雞丁、四星望月等菜最具代表性。江西瓷器,由其景德鎮陶瓷,是世界上聞名的江西特產。

參考[编辑]

  1. ^ 《江西通志·光緒版》,卷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