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楊玉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楊玉科(1838年—1885年),字雲階,湖南善化(長沙縣)人,自幼寄籍雲南麗江营盘街(今属兰坪县)。曾平定杜文秀以及對抗法軍。[1]

生平事蹟

[编辑]

楊玉科早年家贫,以替商贩背运锅盐为生。人称“杨背锅”。同治初年,入清军滇营,成为團練義勇的一員,隶维西协都司和耀曾(纳西族)麾下。同治三年(1864年),随代理云南布政使岑毓英镇压曲靖穆斯林起义,以勇武获岑毓英赏识,拔任队长,保千总,充营官,擢为前锋、守备。同治四年(1865年),署维西协,杀李祖裕,从此显名。後來在丽江鹤庆杜文秀部重创。后屡次与杜文秀交兵,升任游击、参将。同治七年(1868年),杜文秀率軍包圍昆明,杨玉科率軍绕道四川会理攻武定、元谋、大姚、嵩明等七地,袭击杜文秀后路,迫使杜文秀军隊不再包圍昆明。擢至总兵,清廷赐号“励勇巴图鲁”。同治九年(1870年),连取剑川、宾川、蒙化(今巍山)等十一地,形成对义军大本营大理的包围。同治十一年(1872年),後來又隨軍至杜文秀部所在的大理,掘隧道攻佔大理城,迫杜文秀自杀,灭义军,升记名提督,御赐黄马褂,赏给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同治十三年(1874年),入觐,获穆宗殿见。光绪元年(1875年),署云南提督,参与搜捕腾越厅(今腾冲)属击毙英殖民侵略者马嘉理的边民,奉命镇压邓川州(今洱源县邓川)、腾越人民起义。光绪二年(1876年)出任高州总兵,署提督。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自广东率广武军三营出镇南关(今友谊关),进驻谅山,与法国殖民军激战。因为广西巡抚潘鼎新放弃谷松、观音桥、车里、谅山撤退,他孤军奋战。法军抵达镇南关。次年正月,杨玉科出关迎战,在與法軍作戰時中炮阵亡,妻子牛氏殉夫。[1]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武愍。在大理、镇南关建祠祭祀。他跟随岑毓英学习《左传》。在驻军处捐资疏浚河渠,改建书院。在云南西部兴办工商业。著有《从征纪略》二卷,其侄汝翼书有《杨武愍公讨法夷死事节略》一卷。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湖南省志 第30卷 人物志 上,湖南出版社,1992.11,第369页
  • 清史稿》卷456 列传二百四十三
  • 臥邱仲子,《近代名人小傳(1918)》. 湖北: 崇文書局. 1918年,p33。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小組,〈怒江文史资料选辑 第19辑(杨玉科将军史料专辑)〉,1992年11月,p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