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榮華 (憲兵)
楊榮華 | |
---|---|
出生 | 1931年![]() |
逝世 | 1949年12月13日![]() | (17—18歲)
墓地 | ![]() |
国籍 | ![]() |
籍贯 | 江西南昌 |
效命 | ![]() |
军种 | ![]() |
服役年份 | 1948-1949 |
军衔 | ![]() |
部队 | 憲兵第四團第一營第三連 |
楊榮華(1931年—1949年12月13日),籍貫江西南昌,曾任《中央日報》記者,後加入中華民國憲兵,在台北車站為救一位小女孩而殉職,因此於該車站掛有紀念牌。
殉身
[编辑]
楊榮華為江西南昌人,於1948國共內戰從軍,在憲兵教導第1團受訓期滿,調任憲兵第4團第1營第3連,隨中華民國國軍部隊奉派駐守臺北車站[1]。
楊榮華在台無親人。1949年12月13日13時26分的台北車站,有位小女孩闖進軌道、衝向對面月台,這時一列嘉義往基隆普通車正進站。正在臺北車站服勤的上等兵楊榮華見狀,就跳下月台將她拋上月台脫險,但自己的右腿與臀部當場被輾斷,16時30分在鐵路醫院宣告不治,得年18歲。至於小女孩的去向、身分皆不明。[2][3][4]
身後
[编辑]葬禮
[编辑]《中央日報》報導事發第二天下午1點30分,在西寧北路殯儀館入殮。憲兵司令部東南指揮所主任中將黃珍吾,特偕副主任少將蔡隆仁、參謀長少將曾佑民、憲兵第四團團長上校李經甫、副團長中校鍾澤揚蒞會主持祭典。靈柩從西寧北路殯儀館移往朱厝崙憲兵公墓,經過台北車站時,臺灣鐵路局臺北站員工與鐵路警察在站前廣場列隊致敬。[5]
立像
[编辑]
紀念牌於1950年1月落成[3],位於台北車站大廳服務台旁[4]。臺北憲兵隊每日都會派一名弟兄向其敬禮,並擦亮銅牌[6]。
1969年12月13日早上10點,舉行楊榮華殉職二十年悼念大會,地點在台北車站大廳服務台旁的楊榮華銅牌前,由鐵路局副局長單偉儒主持,憲兵司令部及鐵路局均派代表參加。會上,當時目擊者的鐵路局臺北站員工郭炳光、吳皓匿對記者表示,希望能找到那名女童,讓那位已成年的女子能在楊榮華像之前,獻上一束鮮花,以慰在天之靈。[4]
相傳每年12月13日這一天,有一位神秘女郎會到台北車站的楊榮華像前獻花,進站一陣子後即匆匆離去。1977年同天,一位新聞記者守候在現場,卻沒等到人,後來才聽台北車站員工告知那女郎還是來了,時間在午夜。[7]
次年12月2日晚,中國電視公司社教節目《愛心》在台北車站月台拍外景,以十六厘米攝影機拍攝楊榮華犧牲的故事,並希望以「神秘女郎」為這一集名稱,但支援拍攝工作的憲兵司令部認為這名字太花俏[7]。於是改名為「恩」在同月17日播出[8]。不過,後來有記者認為神秘女郎只是節目劇情[3]。
1986年2月24日,臺北車站新站改建後,楊榮華殉職紀念碑也隨之遷移,置於臺北車站地下1樓[1]。
入祀
[编辑]1999年,行政院修改《忠烈祠祀辦法》,納入承平時期因公殉職的軍警人員,卻因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已越半世紀,許多殉職者事跡早已湮沒,連原單位都裁撤或合併,因此往往掛一漏萬[6]。2010年,時任中華民國國防部部長高華柱上將下令各軍種全面清查,發現漏列楊榮華、唐高等八十四員,遂陸續納入忠烈祠[6]。該年9月3日,楊榮華入祀臺北市忠烈祠[1]。
另見
[编辑]參考
[编辑]- ^ 1.0 1.1 1.2 劉佩倩. 【致敬典範】楊榮華捨己救童 愛民精神永存. 《青年日報》. 2024-05-19 [2025-06-22].
- ^ 捨身為人 車站憲兵楊榮華 搶救學生被輾斃. 《中央日報》. 1949-12-14 (中文(臺灣)).
- ^ 3.0 3.1 3.2 程嘉文. 楊榮華跳下月台 小女孩輪下餘生. 《聯合報》. 2010-08-22 (中文(臺灣)).
- ^ 4.0 4.1 4.2 救女童竟以身殉 二十年遺愛長存 憲兵楊榮華捨己救人 昨開追思會悼念英魂. 《聯合報》. 1969-12-14 (中文(臺灣)).
- ^ 活在市民的心裏 救人殉職憲兵楊榮華 昨大殮安葬憲兵公墓. 《中央日報》. 1949-12-15 (中文(臺灣)).
- ^ 6.0 6.1 6.2 程嘉文. 84位被遺忘的英魂 入祀忠烈祠. 《聯合報》. 2010-08-22 (中文(臺灣)).
- ^ 7.0 7.1 陳國楨. 憲兵楊榮華同志捨身救人故事 中視將搬上螢光幕. 《民生報》. 1978-12-06 (中文(臺灣)).
- ^ 今日節目追蹤. 《民生報》. 1978-12-17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