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貽寶
外观
![]() | 此條目的引用需要清理,使其符合格式。 (2017年1月4日) |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6年6月10日) |
梅贻宝 | |
---|---|
性别 | 男 |
出生 | 1900年11月5日![]() |
逝世 | 1997年10月18日![]() | (96歲)
国籍 | ![]() |
职业 | 学者 |
活跃时期 | 20世纪 |
配偶 | 倪逢吉(1902年-1994年5月17日) |
亲属 | 父:梅曾臣 五哥:梅贻琦 |
代表作
|
梅贻宝(1900年11月5日—1997年10月18日),男,祖籍江苏武进,生于天津,中国教育家。
生平
[编辑]1900年出生在天津。1918年毕业于天津南开中学[1],1922年清华学校毕业后赴美国习哲学,获欧柏林学院学士学位, 1924年在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进修,1928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随后在德国科隆大学做一年访问学者。归国后受聘于基督教燕京大学,历任注册课主任、教务处主任、讲师、教授、文学院院长、成都燕京大学代校长[2][3]。
1949年后赴美执教,任美国爱荷华大学东方学教授兼远东中心主任。1954年東海大學邀請梅貽寶出任首任校長,梅氏以將前往普林斯頓大學擔任訪問學者為由婉拒。[4]於1962年,梅氏曾獲推薦出任即將成立之香港中文大學校長之位,唯最終落選。1970年自美国爱荷华大学退休,同年9月1日复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校长直至1973年6月(本來獲董事長兼同校校友唐炳源邀請延任兩年至1975年,但最後拒絕),期間主持新亞書院馬料水新校舍建設。1973年新亞中學創辦後,他出任其校董會成員。[5]
轶事
[编辑]梅貽寶曾於1949年至1970年及1973年至1997年間兩度侨居美国,直至1997年病逝始终不愿加入美国籍。與此同時,由於曾經任職的燕京大學1949年後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以「院校調整」之名停止,他對共產黨十分痛恨,以至在其卡片上刻意註明「現職燕京大學教授」身份,以示對中國共產黨清算學術界之不滿。[來源請求]
家族
[编辑]先祖于明成祖年间由江南迁居至北京,后于天津落籍。四个哥哥分别是梅贻琦、梅贻瑞、梅贻琳和梅贻璠。
著作
[编辑]著有《墨子政治及伦理著作选》、《墨子及其时代》和《大学教育五十年-八十自傳》等。
参考来源
[编辑]- ^ 王雲五.羅家倫. 民國三大校長. 長沙: 岳麓書社. 2015.06. ISBN 9787553803562.
- ^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燕京大学代校长。
-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 (编). 文史资料存稿选编/24/教育. 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2: 996–1007. ISBN 9787503412547.
- ^ 陳曦. 館藏文物選粹(五十六):梅貽寶博士辭謝赴東海大學校長之邀. 東海大學圖書館館刊. 2021 [2024-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7).
- ^ 創校簡史 (PDF). 新亞中學. [2020-04-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