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桃樂絲·湯普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桃樂絲·湯普森
出生Dorothy Thompson
1893年7月9日
美國紐約州蘭開斯特
逝世1961年1月30日
葡萄牙里斯本
职业記者、專欄作家、廣播評論員
配偶Joseph Bard、辛克萊·劉易斯、Maxim Kopf
儿女1

桃樂絲·湯普森(英語:Dorothy Thompson,1893年7月9日-1961年1月30日)是美國著名的記者、專欄作家與廣播評論員,被譽為「美國新聞界第一夫人」[1]。她以1934年被納粹德國驅逐出境,成為首位遭納粹驅逐的美國記者而聞名,並在1930年代成為少數在廣播上發聲的女性新聞評論員[1]

生平

[编辑]

早年經歷

[编辑]

湯普森出生於紐約州蘭開斯特,父親為衛理公會牧師。母親早逝後,她在芝加哥的Lewis Institute學習,隨後轉學至雪城大學,於1914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她在大學期間積極參與婦女參政權運動,畢業後投身社會正義與新聞工作[1][2]

歐洲記者生涯

[编辑]

1920年,湯普森前往歐洲,成為國際新聞社駐倫敦特派員,隨後在維也納、柏林等地擔任外派記者。她是美國主要報社首位女性外派分社主管。[3]

直面納粹

[编辑]

1931年,湯普森在慕尼黑首次採訪阿道夫·希特勒,並對其出版《我見希特勒》一書,警告其危險性。由於在德國的反納粹報導,1934年她被蓋世太保勒令24小時內離境,成為國際焦點[1]

美國影響力

[编辑]

回國後,湯普森於1936年開始為《紐約先驅論壇報》撰寫「On the Record」專欄,發行量遍及全美超過170家報紙,影響力極大。她同時也是廣播節目重要評論員,1939年歐戰爆發時連續15天現場播報[1][4]

猶太與巴勒斯坦議題

[编辑]

湯普森早期支持猶太復國運動,二戰後因反對激進派暴力及以色列政策,逐漸轉為批評者,並為巴勒斯坦難民發聲,這一立場引發不少爭議與批評[1]

個人生活

[编辑]

湯普森三度結婚,最著名的是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辛克萊·劉易斯的婚姻,兩人育有一子[1]

晚年與榮譽

[编辑]

晚年,湯普森持續寫作,並為《Ladies' Home Journal》撰寫專欄。1939年,她被《時代》雜誌評為美國最具影響力女性之一,僅次於第一夫人愛蓮娜·羅斯福[1]

代表著作

[编辑]
  • 《The New Russia》(1928)
  • 《I Saw Hitler!》(1932)
  • 《Refugees: Anarchy or Organization?》(1938)
  • 《Let the Record Speak》(1939)
  • 《The Courage to Be Happy》(1957)[1][3]

評價與影響

[编辑]

湯普森以其敏銳的國際觀察、對時局的深刻分析,以及無畏揭露極權主義的勇氣,成為20世紀最具代表性的女性新聞人之一[1]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Dorothy Thompson - Wikipedia. [2025-07-13]. 
  2. ^ Dorothy Thompson Papers. Syracuse University Libraries. [2025-07-13]. 
  3. ^ 3.0 3.1 Dorothy Thompson.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25-07-13]. 
  4. ^ Dorothy Thompson: The Journalist Who Warned Us About Hitler. Tri States Public Radio. [2025-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