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雹古厝
外观
林雹古厝 | |
---|---|
![]() 2025年的外貌 | |
概要 | |
建築風格 | 三合院結構 |
所屬國家/地區 | ![]() |
行政区 | 臺南市山上區(無門牌) |
起造 | ![]() |
林雹古厝是一棟位於臺灣臺南市山上區的宅邸建築,該建築為清代富紳林雹家族的故居,當前仍未具文化資產身分。
沿革
[编辑]林雹(1804-1883年)[1],名林鬧雹,為林氏宗族林爾一脈的第五代祖。據信其出身貧寒,早年以勞力為生,從事挑貨工作,有時需向人借貸賒欠。據說當時麻豆的林姓望族計畫於山仔頂設立糖廍,尋求當地同宗管理,因此邀請林雹負責經營。林雹憑藉勤奮及經營能力使糖廍發展興旺,最終成為地方首富,擁有百餘甲田產,因而受到鄉人尊稱為「雹叔公仔」。至今當地仍流傳「有錢雹叔公仔,無錢落仔雹」的俗諺。[2][3]
日治時期,林雹古厝由其後代修建。[4]後來,林雹的孫子林進煌曾任山上鄉長(於縣市合併前)。隨著家族成員陸續外移,古厝逐漸荒廢,年久失修。
進入21世紀,林家後代曾委託山上社區發展協會整理古厝外圍環境,進行社區營造,清理古厝前廣場。[5]然而,2016年高雄美濃地震導致古厝結構受損,當地居民發起整修保留計畫,惟林家部分後裔未能達成共識。
2017年,山上區公所與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計畫共同出資2000萬元修繕古厝,然因所有權人分屬6至7位,未能取得共識,修繕計畫至今未能落實。由於古厝屬私人產權,政府機關無法介入整修。[6][7][8]
結構
[编辑]-
林雹古厝正廳門廊
-
林雹古厝正廳門廊
-
古厝左護龍處
-
古厝右護龍處
-
內部房間
-
軒亭柱頭遺構
林雹古厝為傳統三合院建築,並混有西式建築等元素特徵,其基址建於高臺之上,與周圍地面高差約50公分,地基採用卵石砌成。建築主體分為正身五間,左右廂房各三間,正廳前設有一座軒亭。採四披水立柱柱頭型式。屋脊以鬼瓦收邊,並以鐵皮包覆。[9]
其中,大門門樑與神明廳窗櫺均刻有三個「林」字,外牆設有呂壁松彩繪山水畫,內部木牆面則保留原色,無過多裝飾。建材多採用檜木,部分木構件仍保留原始風貌。
另見
[编辑]參考文獻
[编辑]- ^ 許獻平. 《尋找山仔頂風華》. 臺南縣: 山上村社區發展協會. 2001-01: 17–148.
- ^ 地方賊. [地方 #林醫生館、山上天主堂、林雹古厝] 賊賊今天不上山,但我們到山上偷老街的故事 #山上區 / 台南市. The thief of places. 2020-03-31 [2025-03-11] (中文).
- ^ 謝貴文.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二十二期》神明的標準化—從老二媽、玉二媽、六房媽的傳說談起. 臺南市: 國立臺灣文學館. 2016-04: 7–47.
- ^ 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 走尋水水山仔頂:臺南縣山上鄉農村產業文化深度旅遊. 臺南縣: 臺南縣山上鄉農會. 2001-12. ISBN 9869996698.
- ^ 319旅行事誌--隱野民居之林雹古厝(台南山上). naturallybread.yam.org.tw. [2025-03-11].
- ^ 李其樺. 荒廢傾頹數十年 林家古厝活化露曙光. 中時電子報. 2018-11-28 (中文(臺灣)).
- ^ 李其樺. 山上林雹古厝荒廢傾頹 地方盼整修保存. 中時電子報. 2018-10-31 (中文(臺灣)).
- ^ 劉秀芬. 後代整修無共識 山上林雹古厝快成廢墟. 中時電子報. 2021-02-06 (中文(臺灣)).
- ^ 大臺南社區文化知識. 臺南研究資料庫. [2025-03-11] (中文(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