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横架在头上连贯两柱的横木,称为枋。也可作枋树、泛指木棒等意。

解释

[编辑]

中國傳統建築的枋以其位置之不同分为四种:

  1. 檐柱上的称为额枋
  2. 金柱上的称为老檐枋
  3. 五架梁上的称为上金枋
  4. 脊瓜柱上的称为脊枋

古代樹木,木質硬,可製車。許慎·說文解字:「枋,木。可作車。」[1]。明·徐光啟·農政全書:「蠶架,閣蠶盤筐具也。以細枋四莖豎之,高可八九尺;上下以竹通作橫桄十層。」

用法

[编辑]

(1) 枋树。木名。

枋,枋木也。可作车,从木,方声。——说文

我决起而飞,枪榆枋。——庄子·逍遥游》

又如:枋榆(枋树与榆树)

(2) 筑堤堰用的大木桩。

后背洪枋巨堰,深渠高堤者也。——水经注

(3) 泛指木棒。

突然,他抓起一根短短的木枋,站起来,走到柜台边。——谭秀牧《失去的黑金刚》

(4) 两柱之间起联系作用的方柱形木材。[1]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枋的解释|枋的意思|汉典"枋"字的基本解释. 汉典. [2025-03-08]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