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李桂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桂顺
리계순
性别
出生1914年11月15日
中华民国吉林省和龙县德新社(今龙井市德新乡)金谷村
逝世1938年1月(23岁)
满洲国通化省长白县
墓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平壤大城山革命烈士陵
民族朝鲜族
语言朝鲜语汉语
政党中国共产党

李桂顺中国朝鲜语:리계순,1914年11月15日—1938年1月),女,朝鲜族东北抗日联军烈士,中共和龙县委书记金日焕的妻子。

生平

[编辑]

1914年11月15日,李桂顺出生于满洲吉林省和龙县德新社(今龙井市德新乡)金谷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28年,她进入金谷村一家反日爱国私立小学读书,并开始参加反日宣传活动[1]:450。1929年5月,在吉林师范学校读书的哥哥李之春,因参加反日运动被学校开除,回到家乡和金日焕举办夜校宣传革命思想。她经常去听课。不久,她加入了共青团,成为一名交通员[2]:212[3]:143[4]:236。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她带领金谷村共青团抗日宣传队跋山涉水宣传抗日救国思想,被赞为“飞行宣传队”。此后,她被派任药水洞平岗区委妇女主任[5]:133[4]:237

1932年夏,药水洞根据地遭到日军讨伐队破坏。中共平岗区委也转移至渔浪村根据地,但李桂顺的哥哥时任共青团平岗区委书记李之春等人在9月25日被捕后遭杀害。1933年初,李桂顺与时任和龙县委组织部长金日焕结为伉俪。同年3月,金日焕担任和龙县委书记后,她改任县委秘书,婆婆任通讯员。不久,李桂顺奉命潜伏在龙井日本总领事馆附近的冷面馆从事地下工作,为渔浪村根据地提供情报,秘密宣传抗日救国。1933年5月,李桂顺加入中国共产党 [1]:452-454

1933年11月,李桂顺随金日焕前往车厂子做地下工作。次年11月,金日焕因民生团事件被错杀。当时李桂顺已怀胎6个月,后于1935年2月生下一女,取名“贞子”。同年10月,日军大规模讨伐车厂子根据地,李桂顺和婆婆被转移至密林,后加入了一支游击小分队。1936年秋,小分队被编入抗联二军六师八团。不久二军政委魏拯民接见了李桂顺和她的婆婆,告知反民生团斗争已被叫停,称金日焕死得冤枉。在魏拯民的动员下,她的婆婆带着贞子去往亲戚家,以便让李桂顺轻装上阵。[1]:455-458

此后,李桂顺随部队前往长白县扩大游击区。她先后参加了大德水、小德水、半截沟、二道岗等战斗。在半截沟战斗中,她因首先发现并击毙从侧翼冲过来的日军指导官,而得到团部的表扬。1936年冬,她因脚部冻伤被安排到长白县黑瞎子沟密营医院休养,期间遇到腿部负伤的八团战友南昌洙。两人在养伤期间一起照顾护理其它伤病员,后结为革命夫妻。[5]:135-137[4]:239-240

1937年春,南昌洙伤愈归队。李桂顺前往师部做后勤工作。同年秋,李桂顺因怀孕回到黑瞎子沟密营医院从事护理工作。由于日军开始集团部落政策,密营医院陷入断粮的状况。同年12月初,李桂顺与司务长老王冒险外出筹来一些粮。同年12月底,由于叛徒的告密(一说是他们在雪地留下的脚印被发现),日军讨伐队突袭了密营医院。由于敌众我寡,李桂顺等人被捕,被关押在长白县警察署监狱。[1]:459-461[3]:149-151[5]:137-139

在狱中,身怀六甲的李桂顺遭到各种酷刑,但她始终回答“不知道”。1937年12月23日,她在狱中生下一男婴。此后,警察署石坂署长以孩子为诱饵劝她投降。在考虑期,她通过好心的监狱看守将孩子送人抚养。同年12月26日,正在赶集的老百姓被驱赶到一所小学的广场上。李桂顺被安排宣读事先写好的“归顺书”。她从容走上讲台,却撕碎了讲稿,向群众高声宣讲抗日救国。1938年1月初,李桂顺在长白县梨树沟被枪杀,遗体被扔进峡谷。附近村民后冒险将她安葬。[1]:461-463[5]:139-141

家庭

[编辑]
南中日和子女在李桂顺墓前
  • 第一任丈夫:金日焕
    • 女儿金贞子:随祖母回朝鲜,后成为朝鲜劳动党中央党史研究所副所长,改名“金贞任”[1]:463-464
  • 第二任丈夫:南昌洙
    • 儿子南中日:先后由范喜序和刘云秀两个家庭收养,解放后得以上学读书,曾获“模范团员”称号,1957年8月与四叔南东洙相认,后成为抚松县邮电局党委书记。[1]:463

纪念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延边州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延边文史资料汇编 第2辑》. 延吉: 延边教育出版社. 2011. ISBN 978-7-5437-9762-8. 
  2. ^ 沈阳军区政治部编研室编. 《北国星光 第1集》. 沈阳: 白山出版社. 1990. ISBN 7-80566-086-7. 
  3. ^ 3.0 3.1 赵德生. 《烽火中捍卫国魂的勇士们》. 延吉: 延边大学出版社. 1988. 
  4. ^ 4.0 4.1 4.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编. 《中华著名烈士 第17卷》.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2. ISBN 7-5073-1209-7. 
  5. ^ 5.0 5.1 5.2 5.3 朱宏启主编. 《东北抗日联军将领传 第4辑》. 北京: 团结出版社. 1994. ISBN 7-80061-8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