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朱志伟 (字体设计师)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朱志伟
2019年12月28日,朱志伟于广州国际汉字创意大会现场
性别
出生 (1955-07-15) 1955年7月15日69歲)
 中国北京市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母校首都师范大学
职业字体设计师

朱志伟(1955年7月15日[1]北京人,中国字体设计师。曾任方正字库字体开发总监,现为汉仪字库艺术总监、北京服装学院特聘教授。主要代表作品有北魏楷书、铁筋隶书、方正博雅宋、方正雅宋等,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于2012年启用的舷号字体的设计者。

生平

[编辑]

朱志伟1955年出生于北京市,家中多人从事印刷行业。其父曾在北京大学出版部做校对工作,后受邀管理一家印刷厂,1949年后历任北京印刷一厂副厂长、北京市印刷公司副经理。朱志伟的叔叔、哥哥和姐姐也在印刷厂工作[1]

朱志伟初中就读于北京市第四十中学,1971年毕业后分配进入北京外文印刷厂学习活字雕刻,因唯一的师傅张根宝罹患胰腺癌,只学习了3个月。张根宝患病半年去世后,外文印刷厂送朱志伟前往北京印刷一厂继续学习刻字一年,此后一直在外文印刷厂从事刻字工作,主要负责补刻印刷中所缺的铅字[1]

1988年,因为印刷厂的合作项目,朱志伟被派往深圳科技工业园,协助朱邦复的工作室开发中文字体。朱志伟在深圳首次接触到计算机和电脑字体,并由此认为刻字不会再有出路,电脑造字是未来字体设计的方向。朱志伟在深圳工作1年后便返回北京,适逢在北京大学攻读硕士的妻子毕业。北大的人事部门顾及夫妻之间的差距,考虑将朱志伟调入北大印刷厂,但朱志伟请求调往北大方正集团。北大方正创始人王选也看中其工作经历,于1991年以事业编制将朱志伟调入北大方正[2][3][4][5]

北大方正彼时以数字化复刻收购的活字字稿为主,没有自主设计字体[4][5]。朱志伟进入北大方正后主要负责字形的品质与管理工作,但同时也在利用方正的系统按自己的喜好设计字体[3]。1996年,朱志伟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艺术专业大专毕业,并于同年参考魏碑设计了北魏楷书,获得第5届森泽奖国际印刷字体设计大赛铜奖[2][6]。1998年,朱志伟开始担任方正字库字体开发经理。翌年,朱志伟参考玉筋篆设计了铁筋隶书,被小冢昌彦日语小塚昌彦评为第6届森泽奖国际印刷字体设计大赛评委奖(小冢奖)[2][7]

2002年,朱志伟开始担任方正字库字体开发总监[2],在此期间,朱志伟主导设计了多款字体。他在2004年设计的报刊正文宋体方正博雅宋被众多国内报纸采用为正文字体[8][9]。2010年,方正字库接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设计舷号字体的需求,朱志伟担任这一项目的主创设计师,带领设计小组耗时两年时间设计了“海军舷号字体”和“海军舷号立体字体”两款字体,包含10个阿拉伯数字和38个汉字。自2012年12月23日起,海军舰艇开始启用新的舷号字体[10][11]

朱志伟于2015年从方正字库退休后,被汉仪字库聘为艺术总监,并被北京服装学院聘为客座教授,后于2018年起担任北服艺术设计学院字体中心实验室特聘教授[12][13]

作品列表

[编辑]
济南号导弹驱逐舰,舷号152,舷号字体由朱志伟设计
  • 方正瘦金书(1993年)[8]
  • 北魏楷书(1996年,2002年由方正字库发行[8]
  • 方正粗宋(1996年)[8]
  • 铁筋隶书(1999年,2002年由方正字库发行中文版[8],2008年由TypeBank发行日文版[2][14]
  • 黑变(1999年[11],2017年由方正字库发行[8]
  • 亮点(1999年)[2]
  • 兰(1999年)[15]
  • 方正博雅宋、方正博雅方刊宋(2004年)
  • 方正韵动黑(2006年)[8]
  • 方正雅宋(2006年)[8]
  • 方正风雅宋(2008年)[8]
  • 海军舷号字体、海军舷号立体字体(2012年)
  • 汉仪玄宋(2020年)[16]
  • 汉仪玉筋隶(2024年)[17]

获奖记录

[编辑]
  • 1996年:森泽奖国际印刷字体设计大赛铜奖(北魏楷书)
  • 1999年:森泽奖国际印刷字体设计大赛评委奖(铁筋隶书,小冢奖)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孙明远 (编). 方寸之间:汉字文字设计文集. 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23年5月: 387–412. ISBN 9787503973956. 
  2. ^ 2.0 2.1 2.2 2.3 2.4 2.5 廖洁连. 中国字体设计人:一字一生.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2年9月: 60–79. ISBN 9787560977867. 
  3. ^ 3.0 3.1 周博. 中国现代文字设计图史.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年09月: 332. ISBN 9787301296004. 
  4. ^ 4.0 4.1 丘濂. 造字者的春天(上). 新民晚报. 2016年5月16日: A20 [2019年12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2月14日). 
  5. ^ 5.0 5.1 朱志伟. 字体的力量 (演讲). 北京: 一席. 2013年5月18日 [2019-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4). 
  6. ^ 第5回モリサワ賞国際タイプフェイスコンテスト. モリサワ. [2019-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9) (日语). 
  7. ^ 第6回モリサワ賞国際タイプフェイスコンテスト. モリサワ. [2019-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9) (日语). 
  8. ^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杨林青 (编). 中文字体应用手册 I.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11月. ISBN 9787559804594. 
  9. ^ 宋小卫. 博雅宋引出的喜忧与期盼. 新闻传播. 2005, (5): 7–9. 
  10. ^ 竹鸣. 方正字库为社会特殊领域用字提供服务. 中国出版. 2013, (1): 67. 
  11. ^ 11.0 11.1 【SGDA 能量秀】以人为本,不忘初心——朱志伟. 古田路9号. 2018年4月27日 [2019-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4). 
  12. ^ 马榕. 字体设计师的眼界提升——专访朱志伟. 站酷. [2019-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4). 
  13. ^ 字体中心. 北京服装学院. [2019-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6). 
  14. ^ TypeBank フォントファミリー TBFZ鉄筋隷書. TypeBank. [2019-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4) (日语). 
  15. ^ Huang, Caitherin. 字体设计启示录. BranD. 2018, (37): 20. 
  16. ^ 汉仪玄宋. 汉仪字库. [2021-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5). 
  17. ^ 汉仪玉筋隶. 汉仪字库. [2025-02-20].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