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洋聯合
日本海洋聯合株式會社 ジャパン マリンユナイテッド株式会社 Japan Marine United Kabushiki-kaisha | |
---|---|
Japan Marine United Corporation | |
![]() | |
![]() 日本海洋聯合位於橫濱市的總部 | |
公司類型 | 株式會社 |
成立 | 2013年1月1日 |
總部 | ![]() 神奈川縣橫濱市西區港未來4丁目4番2號 |
产业 | 造船業 |
服務 | 船舶建造 海軍艦艇保養 近海工程 船舶生命週期維修 |
市值 | 25,000,000,000 日圓 ![]() |
母公司 | JFE控股:35% IHI:35% 今治造船:30% |
网站 | www |
日本海洋聯合株式會社(日语:ジャパン マリンユナイテッド,英語:Japan Marine United Corporation;簡稱JMU)是一間日本造船和海洋工程企業,其總部設於日本橫濱市。公司的業務範圍包括船舶建造、海軍艦艇保養、近海工程以及船舶生命週期維修。

日本海洋聯合規模僅次於今治造船,是日本第二大造船企業,在吳市、廣島市、橫濱市、長洲町、熊本市、舞鶴市、京都府和三重縣均設有分部。
歷史
[编辑]2013年1月1日,IHI海洋聯合與另一家日本大型造船公司環球造船(ユニバーサル造船)合併,成立日本海洋聯合[1]。集團的主要股東包含了JFE控股、IHI與日立造船等日本企業。
2020年2月3日,日本海洋聯合宣布,舞鶴船廠在完成所有船舶訂單後,將停止船舶建造的業務,並專注在船舶修理業務上。
2021年1月1日,擁有49%股份的日本海洋聯合與擁有51%股份的今治造船共同成立一家新的合資企業,命名為日本造船,公司旨在設計和銷售除液化天然氣載運船以外的商業船舶[2],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則交由三菱重工業和今治造船合資成立的MI液化天然氣公司(日语:MI LNGカンパニー)設計和銷售[3]。今治造船同時購入日本海洋聯合35%的股份,這一合作使兩家公司成為世界最大的海洋工程和造船公司之一,日本船廠將專注於設計、製造和推廣零排放船舶[4]。
2021年5月26日,最後一艘由舞鶴造船廠建造的商業船舶撒奇萊雅勝利號(Sakizaya Victory)成功交付並投入服務,意味著舞鶴船廠結束長達100多年的船舶建造業務。
主要產品
[编辑]- 貨櫃船[5]
- 24,000標箱型貨櫃船(399米)
- 14,000標箱型貨櫃船(366米)
- 12,800標箱型貨櫃船(335米)
- 9,600標箱型貨櫃船(332米)
- 8,200標箱型貨櫃船(335米)
- 6,500標箱型貨櫃船(299米)
- 3,055標箱型貨櫃船(204米)
- 散裝貨船[6]
- 特大礦品船
- 紐卡斯爾型散裝貨船(編號:G209BC)
- 敦克爾克型散裝貨船(編號:G182BC)
- 新世代節能煤船
- 卡姆薩型散裝貨船
- 極大型散裝貨船(編號:Future-60)
- 破冰散裝貨船
- 油輪[7]
- 蘇伊士型油輪
- 阿芙拉型油輪
- 化學/製品油輪
- 液化氣體載運船[8]
- 半棱鏡B型儲存罐液化氣體載運船
- GTT第3代薄膜罐液化氣體載運船
- 液化氣體載運船
- 滾裝船
- 7550台標準汽車滾裝船
業務地點
[编辑]日本海洋聯合大部分工廠均是從其前身公司繼承下來的。有明工廠、舞鶴工廠、因島工廠繼承自日立造船;吳工廠、磯子工廠繼承自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株式會社(現為IHI);津工廠、鶴見工廠繼承自日本鋼管株式會社(現為JFE工程公司)。吳船廠前身是日本帝國海軍吳海軍工廠,舞鶴造船廠的前身是舞鶴海軍工廠。
- 總部-神奈川縣橫濱市西區港未來4丁目4番2號
- 有明事業所-熊本県玉名郡長洲町大字有明1番地
- 吳事業所
- 津事業所-三重縣津市雲出鋼管町1番地3
- 舞鶴事業所-京都府舞鶴市字余部下1180番地
- 橫濱事業所
- 因島事業所-廣島縣尾道市因島土生町2477番地16
- 技術研究所
- 津-三重縣津市雲出鋼管町1番地
- 橫濱-神奈川縣橫濱市磯子區新中原町1番地
關連項目
[编辑]參考文獻
[编辑]- ^ ユニバーサル造船株式会社と株式会社アイ・エイチ・アイ マリンユナイテッドとの合併の効力発生日について (PDF). IHI. 2012-12-04 [2017-04-1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02-03).(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日語)
- ^ Nihon Shipyard, a JV of Imabari and JMU, formally launched. 2021-01-06 [2025-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5).
- ^ 三菱重工と今治造船、LNG運搬船の設計・販売合弁会社を設立で合意. レスポンス. [2023-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2-26) (日语).
- ^ Prevljak, Naida Hakirevic. Pacific Basin, Mitsui and Nihon Shipyard join forces on zero-emission ships. Offshore Energy. 2022-05-11 [2024-11-28] (美国英语).
- ^ Products & Service-Container Ship. www.jmuc.co.jp. [2025-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2-26).(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
- ^ Products & Service-Bulk Carrier. www.jmuc.co.jp. [2025-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2-10).(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
- ^ Products & Service-Tanker. www.jmuc.co.jp. [2025-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1-13).(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
- ^ Products & Service-Liquefied Gas Carrier. www.jmuc.co.jp. [2025-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