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子
外观
搭子是基于专门场景或短期需求,结成的有限社交伙伴。搭子文化是中国2020年代开始流行的一种社交模式。人利用互联网按具体需求匹配搭子,如饭搭子、酒搭子、旅游搭子、学习搭子、健身搭子、逛展搭子、追星搭子等。[1][2]
搭子文化的核心在于其低承诺和工具性导向。参与者之间的关系界限清晰,不需要深入的情感交流,且结束后可以随时解散。撮合过程经常依赖于社交媒体,平台通过算法帮助用户快速找到兴趣和需求高度匹配的临时伙伴。[3]
背景
[编辑]搭子文化的出现,主要是响应青年人对传统关系中的不平等、情绪勒索和心理操纵的反感,以及城市化进程中个体经历的孤独感以及对效率的追求。在大城市中,由于社会原子化,传统的社群纽带如家庭、邻里和单位的影响力减弱,个体间的联系变得松散。同时,年轻人追求"精准社交",希望减少社交的时间成本,通过搭子快速匹配同好。此外,经济考量也推动了搭子文化的发展,如通过拼单消费和分摊成本等方式减少个人支出。
搭子文化与社会
[编辑]搭子文化是社会原子化、网络化、去中心化趋势的一种体现和应对。在原子化社会中,它提供了一种轻量化社交方式,满足了即时、精准的社交需求,并避免了深度关系的责任与束缚。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得人际关系从线下转向线上,并通过算法、兴趣社群等媒介连接。去中心化社交则体现在从传统的强关系到场景化关系的转变,搭子文化中的关系因具体需求而成立,而非固定的社会结构。[4][5]
搭子文化对社会有着积极的影响,如缓解孤独感、扩大社交圈、降低体验门槛。然而,它也带来了一些争议,包括关系的功利化、过度理性化、安全风险(尤其是线下见面),以及可能加剧的社交碎片化和情感空虚问题。[5]
参考资料
[编辑]- ^ “搭子文化”兴起 中国年轻人热衷“轻社交”-中新网. www.chinanews.com.cn. [2025-07-31].
- ^ 搭子社交因何风行-新闻中心-温州网. news.66wz.com. [2025-07-31].
- ^ “搭子”社交,年轻人情感需求新表达. paper.people.com.cn. [2025-07-31].
- ^ 虎嗅网. “搭子社交”流行背后:群体性孤独与社交恐惧. 虎嗅网. 2023-08-29 [2025-07-31].
- ^ 5.0 5.1 重拾附近:“搭子”社交是缓解孤独的解药吗. zqb.cyol.com. [2025-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