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拜訪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历史
艦名
  • 拜訪號
  • Si Mangavang
所有者 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
建造者 蘭嶼東清部落
铺设龙骨 2010年
下水日期 2011年6月25日
完工日期 2011年(民國100年)
首航日期 2011年6月29日
目前狀態 展示中
注释 是蘭嶼近代最大尺寸的拼板舟
技术数据
船級 大型拼板舟(Cinedkeran)
船長 11.08米(36.4英尺)
型宽 1.75米(5.7英尺)
高度 2.82米(9.3英尺)
動力輸出
動力來源 人力、風能
船速 5.5節
定員 18人座
注释 船板使用了欖仁舅番龍眼蘭嶼赤楠大葉山欖麵包樹麵包樹綠島榕作為材料

拜訪號達悟語Si Mangavang),是蘭嶼近代最大型的一艘拼板舟,是為紀念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由東清部落建造的。2011年,拜訪號從蘭嶼出發,歷經18天的航程後抵達台北市大佳河濱公園碼頭。

名稱

[编辑]

船名「si mangavang」,意思是拜訪、分享、探索。[1]

歷史

[编辑]

2010年,時任內政部部長江宜樺去蘭嶼旅遊時與時任蘭嶼鄉長江多利討論建國百年慶祝活動事宜時制定了造大船划到台灣的計畫[1]。但由於傳統上製作10人以上的大船被視為禁忌,因此部落耆老要求船主必須由漢人來擔任,以避免雅美族人觸犯傳統的禁忌。2011年6月25日舉行大船下水儀式後,在6月29日出發前往台灣,歷經18天的航程後抵達大佳河濱公園。[2][3]

2012年,拜訪號於臺東縣舉辦的南島文化藝術節中,再次從蘭嶼划向臺東[4]

拜訪號後來被典藏在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8年,2019年時移至屏東縣瑪家鄉原住民族文化園區中開放展覽[5]

構造

[编辑]

由於蘭嶼缺乏筆直的11公尺長的臺東番龍眼樹,因此主龍骨是從屏東縣取得[3]。拜訪號為一艘蘭嶼達悟族的拼板舟,但設計較傳統最多10人的拼板舟要大,截至2024年為全台灣最大的拼板舟,共有9對,可乘坐18人[6][7]

爭議

[编辑]

部分人士批評,由漢人當船主,找外地人拋船,有違傳統[2]

參考文獻

[编辑]
  1. ^ 1.0 1.1 莊哲權. 蘭嶼百年拼板舟 渡黑潮 訪台灣. 中國時報. 2011-04-14 [2025-05-13]. 
  2. ^ 2.0 2.1 林維亞. 達悟族中的音樂與其禁忌文化的關聯性. 台灣原住民研究論叢. 2016年6月, (19): 46–68 [2025-05-13]. 
  3. ^ 3.0 3.1 黃正德. 蘭嶼大船拜訪號(Si Mangavang)史料蒐集計畫. GRB政府研究資訊系統. [2025-05-13]. 
  4. ^ 章明哲. 南島文化藝術節 六國展現傳統文化. 公視新聞. 2012-09-12 [2025-05-13]. 
  5. ^ 劉星君. 不畏風雨…達悟族拜訪號大船移動吊掛 原民園區常設展啟動. 聯合報. 2024-07-24 [2025-05-13]. 
  6. ^ 鄭伯勝. 台灣原民文化園區常設展更新 移運達悟族拜訪號大船. 中華日報. 2024-07-24 [2025-05-13]. 
  7. ^ 潘建志. 台灣最大達悟族拼板舟 落腳原住民文化園區. 中國時報. 2020-09-05 [2025-05-13].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