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托马斯·切赫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托马斯·切赫诺贝尔奖得主
(Thomas Robert Cech)
切赫,2005年
出生 (1947-12-08) 1947年12月8日77歲)
美国芝加哥
母校格林内尔学院
柏克萊加州大學
知名于核酶端粒
奖项盖尔德纳国际奖(1988)
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1988)
诺贝尔化学奖(1989)
美国国家科学奖章(1995)
科学生涯
机构科羅拉多大學
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

托马斯·罗伯特·切赫(英語:Thomas Robert Cech,1947年12月8日),美国生物化学家,他與西德尼·奥尔特曼(Sidney Altman)因發現RNA的催化特性而分享1989诺贝尔化学奖

切赫發現RNA本身可以切割RNA鏈,暗示生命可能是從RNA開始的[1]他發現RNA不僅可以傳送指令,還可以扮演催化劑的角色,加速必要的反應。[2]

他也研究端粒,他的實驗室發現了一種酶TERT (端粒酶逆轉錄酶),這種酶是端粒在細胞分裂過程中縮短後恢復端粒過程的一部分。[3]

身為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所長,他推動科學教育,並在科羅拉多大學 (University of Colorado) 教授本科化學課程。

研究

[编辑]

切赫的主要研究領域是細胞核內的轉錄過程。他研究DNA遺傳密碼如何轉錄成RNA。 1970年代,切赫在研究單細胞生物四膜蟲RNA剪接時發現,未經加工的RNA分子可以進行自我剪接。 1982年,切赫首次證明RNA分子不僅限於作為遺傳訊息的被動載體,它們還可以具有催化功能,並能參與細胞反應。 RNA加工反應和核醣體上的蛋白質合成特別由RNA催化。 RNA酶被稱為核酶,為基因技術提供了一種新的工具。它們還具有提供新治療劑的潛力——例如,它們具有破壞和裂解入侵核糖核酸病毒的能力。

切赫的第二個研究領域是端粒,也就是保護染色體末端的結構。 DNA每次複製都會縮短端粒,因此必須再次延長。他研究端粒酶,這種酶可以複製端粒序列並使其延長。 端粒酶的活性位點蛋白亞基包括一類新的逆轉錄酶,這些酶以前被認為僅限於病毒和轉座因子。 90%的人類癌症中端粒酶被活化。因此,抑制其活性的藥物可能有助於治療癌症。

参看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89: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llustrated Presentation
  2. ^ Thomas Cech – Hyde Park Civilizace | Česká televize, [2023-07-13] (捷克语) 
  3. ^ Telomeres, Telomerase, and Other Noncoding RNA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July 13, 2010

外部鏈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