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銀娘
外观
戴銀娘,湯溪縣寺平人,戴法華之次女,明憲宗朱見深的婢妾(宮人)。
戴銀娘生於湯溪寺平,成化年間,明憲宗命人到江南選良家女。戴氏中選入宮之後,獲安排到坤寧宮侍奉孝貞皇后王氏,一生之中被明憲宗臨幸過三次,但沒有被成化帝冊封為妃嬪。弘治十年(1497年)四月,戴氏讓寧姓太監前往湯溪,將她寫的書信交給母親和弟弟,問候他們是否安好,「離別思慕之情,淒然滿紙」[1][2]。此後,戴氏再沒有其他記載。
除此之外,民國年間重修的《蘭源溪東戴氏宗譜》稱戴法華與妻子吳氏生有一個兒子和二個女兒,其中「次女銀娘成化元年奉旨選入清寧宮為妃,頒有免糧下帖,至今有小畫存焉。」此處「清寧宮」應作「坤寧宮」,因清寧宮建造於清太宗皇太極時期,而坤寧宮則建於明成祖永樂時期。《溪東戴氏宗譜》稱戴銀娘在成化元年(1465年)就入宮為妃應該是訛誤,而造成此訛誤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該宗譜的編纂最早開始於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距離戴銀娘生活的時代已有近兩百年[3]。
參考資料
[编辑]- ^ 汪文壁修、羅元齡纂《湯溪縣志》,卷六人物志,明萬曆三十二年刻本配補鈔本:「戴宫人,生於蘭源,幼善書。憲廟時,命中㳙下江南選良家女,其家以宫人應,入侍坤寜宫,進御者三。弘治十年四月,有寗太監來湯溪,宫人手書寄問母、弟安否,離别思慕之情,悽然滿紙。今其書具存,并有宫中小畫等物」。
- ^ 丁燮修、戴鴻熙纂《湯溪縣志》,卷十一,民國二十年鉛印本:「戴氏,名銀娘,(前志)戴宮人,蘭源寺平人。戴法華女,幼善書。憲廟時,命中涓下江南選良家女,其家以銀娘應,入侍坤甯宮,進御者三。宏治十年四月,有甯太監來湯溪,銀娘手書寄問母、弟安否,離別思慕之情,悽然滿紙。今其書具存,并有宮中小畫等物。前志佚事據蘭源戴氏譜參訂」。
- ^ 朱凡. 金华:在古村落之间寻访历史. 澎湃新闻. 2018-12-29 [2025-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8-01) (簡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