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章



徽章(Emblem,又稱寓意画、象徵物)是一種抽象或具象的圖像表徵,用以代表某種概念(如道德真理)、寓言或特定人物(如君主或聖人)。[1]
徽章與符號的區別
[编辑]
儘管「徽章」(emblem)與「符號」(symbol)常被混用,但徽章特指用於代表思想或個體的固定圖案。徽章以具體視覺形式呈現抽象概念,如神祇、部落、民族或美德與惡習。[需要解释]
徽章可佩戴或作為識別性標章使用。例如美國警察的金屬徽章代表個人身份,而制服上的織紋徽章則標示所屬單位。中世紀朝聖者佩戴真實或金屬製的扇貝殼(聖雅各的象徵),以表明前往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的旅程。中世紀聖人常有其專屬徽章,用於藝術作品中辨識身份:如聖加大肋納的輪或劍、聖安當的豬與小鈴鐺,這些也被稱為聖像標記(attributes)。君主與顯貴則發展出有別於家族紋章的個人標誌,著名者如路易十四的太陽、法蘭索瓦一世的火蜥蜴、理查三世的野豬,以及曼努埃爾一世的渾天儀。15至16世紀意大利興起製作大型紀念章風潮,正面為肖像,反面為徽章,作為友誼或外交贈禮,皮薩內洛即為此類作品的早期大師。
符號則以更直接的方式替代事物:[1]
- 十字架是耶穌受難的符號,同時為犧牲精神的徽章
- 紅十字是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三大標誌之一[2],白底紅十字為人道主義精神的徽章
- 新月形狀是月亮的符號,也是伊斯蘭教的徽章
- 骷髏畫為毒物警示符號[3],骷髏本身則是生命無常的徽章

相關術語
[编辑]
圖騰特指表達氏族精神的動物徽章。紋章學中的徽章稱為紋章圖記(charges),如行獅為英格蘭徽章,躍立獅為蘇格蘭徽章。
圖標(icon)原指宗教圖像,後經慣例標準化;商標(logo)則是非個人化的世俗圖標,通常代表企業實體。
歷史中的徽章
[编辑]15世紀起,「徽章」(emblema,源自古希臘語「ἔμβλημα」,意為「浮雕裝飾」)與「emblematura」成為建築術語,指附著於建築的繪畫或雕塑象徵,與銘文同屬建築裝飾(ornamenta)。自萊昂·巴蒂斯塔·阿爾伯蒂(1404–1472)仿照維特魯威《建築十書》撰寫《論建築》(1452年)後,徽章被聯繫到埃及象形文字,被視為失落的通用語言[來源請求]。文藝復興時期對徽章的認知不僅包含希臘羅馬古物,還涵蓋埃及古物,16至17世紀羅馬大量建造的方尖碑即為明證。[4]

在前哥倫布時期的美洲亦發現徽章使用證據,如瑪雅城邦、王國乃至阿茲特克與印加帝國等政體。這些美洲徽章的功能與世界其他地區並無二致,實質等同於其領土實體的紋章。[5]
1531年意大利法學家安德烈亞·阿爾恰托在奧格斯堡出版首部寓意畫冊《Emblemata》,引發西歐持續兩世紀的徽章熱潮。[6] 此類徽章通過圖文結合進行道德教諭,引導讀者反思生活。複雜的徽章組合能向文化背景相通的觀者傳遞信息,此為16世紀矯飾主義藝術的特徵。
弗朗西斯·夸爾斯1635年出版的徽章集為流行範例,每幅徽章包含經文段落(以華麗修辭改寫)、教父著作摘錄及四行警句,配圖則呈現經文中的象徵物。
肢體徽章
[编辑]肢體徽章指具有特定文化意涵的手勢。例如揮手表示「問候」而無需言語。[7]
肢體徽章與手語區別
[编辑]手語雖以手勢進行非言語交流,但不同於肢體徽章。手語具備語言學特徵(如動詞、名詞、副詞等結構[8]),能傳達完整對話;肢體徽章僅為單一手勢,用於傳遞簡短訊息。[9]
文化中的徽章
[编辑]徽章意涵具文化專屬性。例如拇指與食指圈起的OK手勢在美國表示「沒問題」,在日本意指「金錢」,在南歐部分國家則帶有性暗示。[10] 而豎大拇指在美國為「做得棒」,在中東某些地區卻是嚴重侮辱。[11]
參見
[编辑]參考資料
[编辑]Drysdall, Denis. Claude Mignault of Dijon: "Theoretical Writings on the Emblem: a Critical Edition, with apparatus and notes (1577).. 2005 [2009-05-29].
延伸閱讀
[编辑]- Emblematica Online. 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圖書館。1,388本寓意畫冊複本。
- 莫斯利, 查爾斯, 《徽章世紀:文藝復興徽章導論》(奧爾德肖特:Scolar出版社,1989)
註釋
[编辑]- ^ 1.0 1.1 symbol. United Kingdom: AskOxford - Compact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1989. ISBN 0-19-861186-2. (原始内容存档于February 23, 2007).
- ^ The History of the Emblems.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 2006-03-14 [2009-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3 August 2012). 國際紅十字會徽章歷史:闡述該組織採納徽章的背景,以及後續增加紅新月與紅水晶標誌的過程。
- ^ skull and crossbones. Macmillan Dictionary. Macmillan Publishers. 2009 [2009-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Oct 8, 2009). 麥克米倫詞典對「骷髏與交叉骨」的解釋
- ^ Piperno, Roberto. Rosamie Moore , 编. Obelisks of Rome. [2009-05-29]. [失效連結] 關於羅馬城內埃及方尖碑的歷史資料、地圖、照片及描述。
- ^ Sánchez Huaringa, Carlos D. Los Primeros Instrumentos Musicales Precolombinos: La Flauta de Pan Andina O la "Antara". Arqueología y Sociedad. 2015-07-13, (29): 461–494. ISSN 0254-8062. doi:10.15381/arqueolsoc.2015n29.e12241
.
- ^ Barker, William; Mark Feltham; Jean Guthrie. Alciato's Book of Emblems: The Memorial Web Edition in Latin and English. Memorial University of Newfoundland. 1995-10-26 [2009-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Jan 22, 2009). 此頁面指出「安德烈亞·阿爾恰托的《Emblemata》在16至17世紀具有巨大影響力」。
- ^ Burgoon, Judee K.; Guerrero, Laura K.; Floyd, Kory.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1st. Pearson Education, Inc. 8 January 2016: 432 [12 April 2017]. ISBN 9780205525003.
- ^ Youn, Hyejin. On the Universal Structure of Human Lexical Semantics (PDF).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16, 113 (7): 1766–1771 [May 4, 2017]. Bibcode:2016PNAS..113.1766Y. PMC 4763760
. PMID 26831113. arXiv:1504.07843
. doi:10.1073/pnas.1520752113
.
- ^ Husain, Fatima T.; Patkin, Debra J.; Thai-Van, Hung; Braun, Allen R.; Horwitz, Barry. Distinguishing the Processing of Gestures from Signs in Deaf Individuals: An fMRI Study. Brain Res. 2009, 1276: 140–50. PMC 2693477
. PMID 19397900. doi:10.1016/j.brainres.2009.04.034.
- ^ Seal, Bernard. Academic Encounters Level 4 Student's Book Reading and Writing: Human Behavio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 August 2012 [May 4, 2017]. ISBN 9781107602977.
- ^ What Hand Gestures Mean In Different Countries. Busuu. [5 Ma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Sep 9, 2017).
外部連結
[编辑]- Camerarius, Joachim (1605) Symbolorum & emblematum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20-07-31. - 琳達·霍爾圖書館網站提供的徽章書數位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