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甲
外观

後甲 | |
漢字 | 後甲 |
---|---|
白話字 | Āu-kah |
台語羅馬字 | Āu-kah |
閩南拼音 | Âogāh |
國際音標 | /au˩˩ kaʔ˧˨/ |
日語寫法 | |
---|---|
日語原文 | 後甲 |
假名 | こうこう |
平文式罗马字 | Kōkō |
後甲,是臺灣臺南市東區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於該區北部。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大學里不含北部、小東里不含北部(東和路以北區域)、莊敬里不含西北端(東和路以北區域)、東明里、東光里、後甲里、中西里東北大半部、東安里東端、崇誨里、衛國里、新東里、龍山里北部邊界地帶中偏東段、裕農里。整體而言,約為北界東和路、小東路,南界裕農路,西界勝利路、勝利路52巷、長榮路二段170巷、32巷、衛國街,東界裕永路、中山高速公路之間的區域。
歷史
[编辑]後甲位於台灣府城東側,以西與台灣府城小東門和東外城的東郭門為界。在日治初期,隸屬於台南廳永康下里後甲庄;1920年行政區劃改制時,劃為臺南州臺南市的後甲大字。日治後期曾俗稱白川町。
地理
[编辑]後甲位於臺南臺地,地勢呈西高東低,也是柴頭港溪和德慶溪的發源地,東側有後甲里斷層造成的明顯斷層崖,向東傾斜15至30度[1]。聚落除了後甲,還有較小型的聚落如許厝甲和草店尾。戰前的土地利用,多為耕地[2]。而斷層崖處多為墓地。日治時期,部分軍事設施落腳後甲。戰後隨著市區東移、加上國軍釋出土地,大致已開發成為住宿區、商業區。
設施
[编辑]日治時期
戰後
交通
[编辑]參考資料
[编辑]- ^ 台南縣市後甲斷層帶經過地區地質研究報告. 環境地質資訊站. [2019-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8).
- ^ 東區後甲里簡介. 台南東區社區網. [2019-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7).
- ^ 闢路遷葬 後甲公墓106年走入歷史. 中華日報. 2015-04-21 [2019-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