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善吉
外观
張善吉 | |
---|---|
大明兵科都給事中 | |
籍貫 | 四川重慶府涪州 |
字號 | 字本謙,號牧菴 |
出生 | 正統二年(1437年)三月二十八日 |
逝世 | 正德二年(1507年) |
配偶 | 娶馮氏,繼娶武氏 |
出身 | |
|
張善吉(1437年—1507年),字本謙,號牧菴,四川重慶府涪州黑石里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编辑]成化元年(1465年)乙酉科四川鄉試第三十六名舉人,二年(1466年)中式丙戌科會試第三百四名,三甲第一百四十四名進士[1]。授兵科給事中,十三年(1477年)正月與監察御史陳遵毅查盤貴州並湖廣錢糧,十四年(1478年)八月隨兵部右侍郎張鵬閱視侍衛及九門官軍,退其疲老者,同年九月升兵科左給事中,十五年(1479年)六月坐致仕貴州都指揮使林晟及其子違法事,被逮下詔獄受杖,詔免贖,謫耀州判官,秩滿待選,吏部久不調,以養生之術托太監高英轉聞於明憲宗,得召見賜對,二十年(1484年)十二月升兵科都給事中,任命下時,士論囂然,二十一年(1485年)正月吏科都給事中李俊等言六事,言及張善吉驟然升官一事,以其已丁憂勿問,弘治元年(1488年)三月考察以浮躁淺露降調,致仕歸里,正德二年(1507年)卒。
家族
[编辑]曾祖張卜隆;祖父張德昱;父張玄,號雲菴,正統六年舉人,濟南府教授。母唐氏。具慶下。弟張蒙吉、張貞吉、張大吉。子張柱(弘治十五年進士,南京戶部主事)、張格、張楫(楚王府教授)、張模(1489年-1546年,正德十四年舉人,晉寧州知州)、張檀(都事)、張榜[2]。
参考文献
[编辑]- ^ 《成化二年丙戌科進士登科錄》
- ^ 《明奉直大夫雲南晉寧州刺史張公墓誌銘》
賜進士出身北戶部尚書郡人松泉夏邦謨撰
賜進士出身南戶部員外郎郡人冠山夏國孝書
賜進士出身浙江右參議郡人少嵋譚棨篆
公讳模,字汝立,别号月溪。公子正臣与余子棐为姻家,余官南部时,闻公讣,流涕长太息者屡日,既为诗以挽之,今公子复具状遣人走京师乞铭于余,余仰而叹曰,余于公契交,且通家,其何辞?谨按公先世本楚应山人,始祖讳寿一,元季徙蜀,遂籍于涪之黑石里,家焉。曾大父讳德昱,生大父云菴君讳玄,正统辛酉科亚元,任济南教授,配唐氏,生牧菴君讳善吉,丙戌进士,兵科都给事中,娶冯氏、武氏,冯氏生子三,曰柱,壬戌进士,南京户部主事;曰格,未仕;曰楫,楚府教授。武氏生子三,曰模,即公;曰檀,为都事;曰榜,郡庠生。公生而颖异,人品甚高,德器恢弘,而眉宇间多润泽,睟和之色,慷慨豪迈,通晓音律,其殆曲有误,周郎顾者耶?年十五,牧菴君遣就郡庠,为弟子员,师解惑不烦,再即了悟。十九失怙恃,独持家务,兄弟同居有公。艺风诗赋,文章秀丽雄壮,以《易》领正德己卯科乡举。抱璞四上春官,竟不遇识者。乃入选为当阳令,为政以宽为本,而出之以严,邑人母爱,而师畏之。贤声上闻,当道叠加奖励,嘉靖己亥春,圣驾南幸,承天当道,谓公有大略,特委营办御善使,时论谓事莫有大且艰于此辙,咸弔之,公徐徐曰,吾尽吾心焉耳,祸福非所计也。既而丰俭适宜,甚称上意。是年秋,皇上复南幸,奉梓宫葬承天陵,巡抚顾东桥、巡按朱师斋知公有经济,复委署钟祥事,时百官执事恐甚,有畏威自缢者,有望风逃去者,公独意思安,间指挥谋画,事无巨细缓急,虽旁午于前,而应答如响,一时声誉藉藉,为贤能首称,大被朝廷旌赏,封其生母为孺人,给由北上天官氏,谓公贤劳,升滇南晋宁州守。州远而夷,公单骑携二仆往,临政厉精如初,当道交章荐之,内补有日。不幸,天不假年,一疾弗起,以嘉靖丙午年七月初十日子时卒于州之正衙。公未疾,堂之云版不击忽破,卒之夜,堂之大树忽析为二。噫!无乃刚大之气散而为变,物遇之而俱碎耶?异事也。公柩归蜀,滇士夫如侍御陳表、唐錡、段承恩辈缟素,路祭十里外,儿童父老顶香执绋,拥灵輀,至不得行。夫民心至愚而神公,既殁,人情如此,殆无所为而为者,可以观政矣。公事亲纯孝,兄弟怡怡,居乡恂恂如也。以弘治己酉年五月四日午时生,享年五十有八。妻刘氏,郡宗伯凌云公之女。继妻李氏,生一子,即正臣,为郡庠生。女二,长适庠生樊玠,次适庠生夏棐。正臣娶杨氏,丰都佥宪公子孟琳之女。孙女一,许余孙湛。刘氏先公卒,殡黄溪。今以戊申年五月四日合葬于黑石里吴山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