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张春桥思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张春桥思想[1][2][3],又称春桥思想[4],是四人帮成员张春桥的政治理念。

简介

[编辑]

“张春桥思想”出现于1976年1月至2月间周恩来去世后。1976年2月8日《江青等人在清华、北大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纪要稿)》提出,“张春桥思想”超过了列宁主义,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继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之后的“第四个里程碑”。多省市领导人“劝进”,主张由张春桥接任国务院总理一职。[5]

《破除资产阶级的法权思想》的主要观点是井冈山根据地到后来广大的解放区的军民平等、官兵平等、上下平等,反对建国后实行的八级工资制。毛泽东对此文大加赞赏,随后《人民日报》全文转载。《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发表于1975年第四期《红旗》杂志,主张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优越性、批判“资产”风、强调“同修正主义斗争”等等。[6]

评论

[编辑]

天津师范学院理论组认为,张春桥思想的实质是托洛茨基主义[7]

官方对“张春桥思想”的批判,是文革后中国共产党对四人帮批判的一部分,包含贬义。目標以最能代表张春桥的思想两篇文章最多,一篇是发表于1958年的《破除资产阶级的法权思想》,認為要打破按勞分配與人有等級的基本認知,另一篇是发表于1975年的《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認為該有民主但有些民主更民主。因為這些作品,相比於四人幫中其他仨主要是吹捧毛獲取權力與利益,張春橋獨特的地方是對社會主義有堅定的信仰,而他的理論詮釋則各有各的支持、批評與糾錯,中共則官方定義在“左”倾錯誤思想。[8][9]

书目

[编辑]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漆琪生. "批判张春桥对资产阶级权利的狂妄曲解及其罪恶目的." 经济研究 10 (1978).
  2. ^ 陈应鸾. "“全面专政” 论与文化专制主义." 四川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4 (1977).
  3. ^ 邓国春. "正确认识和贯彻 “各尽所能, 按劳分配” 的社会主义原则." 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 (1978): 29-36.
  4. ^ 晓谯. "斥张春桥 “阶级关系新变动” 的胡说八道." 辽宁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6 (1977): 11-15.
  5. ^ 程中原; 夏杏珍. 党史国史上的要人大事.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01-01 [2023-04-05]. ISBN 978-7-5097-7747-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7) (中文). 
  6. ^ 彭劲秀:“张春桥思想”是什么思想?-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www.hybsl.cn. [2023-04-05]. [失效連結]
  7. ^ “张春桥思想”和托洛茨基主义.天津师院学报,1977(02):3-7.
  8. ^ 历史的悲剧人物和悲剧性的历史:读《张春桥家书》有感. www.cnd.org. [2025-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30). 
  9. ^ 张春桥--七一导航—党员干部上网指南--人民网. cpc.people.com.cn. [2025-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