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弗朗茨·康维茨尼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弗朗茨·康维茨尼
Franz Konwitschny
1956年
出生(1901-08-14)1901年8月14日
摩拉維亞富爾內克
逝世1962年7月28日(1962歲—07—28)(60歲)
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
职业指挥家

弗朗茨·康维茨尼[1][2][註 1](Franz Konwitschny,1901年8月14日—1962年7月28日)是摩拉维亚裔德国指挥家、中提琴演奏家。

生平

[编辑]

康维茨尼出生于摩拉维亚富尔内克的一个音乐家庭。1920年至1923年[11],他在布尔诺的德国音乐协会学校学习小提琴,后于1923年至1925年[11]莱比锡音乐戏剧学院师从汉斯·巴塞曼英语Hans Bassermann。他最初以中提琴手和小提琴手的身份开启职业生涯,曾在威廉·富特文格勒执棒的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担任中提琴手[12][11]。1925年移居维也纳后,他加入菲茨纳四重奏担任中提琴手,同时在维也纳人民音乐学院英语Wiener Volkskonservatorium任教[11]。1927年转行指挥后,他加入了斯图加特歌剧院英语Staatsoper Stuttgart,并于1930年升任首席指挥[12][11]。1933年转任弗赖堡歌剧院首席指挥[11]

纳粹时期经历

[编辑]

康维茨尼最早于1923年7月1日在富尔内克加入纳粹党(党员编号2756)[13]。其政治立场在1934年弗莱堡《费德里奥》演出中有所体现——他试图在希特勒生日当天让冲锋队员携纳粹党旗登台,但被剧院管理层制止[13]。1937年8月1日,他再次加入纳粹党(党员编号5508995)[14]。同年10月,在以“种族与文化”为主题的第二届巴登大区文化周闭幕式上,他在阿尔弗雷德·罗森堡演讲前指挥了安东·布鲁克纳的爱国康塔塔日耳曼人进行曲英语Germanenzug[13]。但同年11月,他又在定期音乐会上指挥了遭纳粹抵制的作曲家保罗·欣德米特的歌剧《画家马蒂斯英语Mathis der Maler (opera)[13]

二战期间,他担任法兰克福歌剧院首席指挥(1938年起)[11]。1943年至1944年战争后期,他成为路德维希港乐团(今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立爱乐乐团英语Staatsphilharmonie Rheinland-Pfalz)首席指挥。

东德时期事业

[编辑]

1946年,汉诺威市政府任命他为歌剧与音乐会音乐总监,任职至1949年。1949年起,担任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首席指挥直至逝世。1953至1955年间同时担任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首席指挥,1955年出任重建后的柏林国立歌剧院首席指挥[11]

莱比锡南公墓中的康维茨尼墓

1962年,康维茨尼在南斯拉夫巡演期间,排练贝多芬庄严弥撒》时突发心脏病去世。作为罕见殊荣,东德政府为其举行了国葬。[11]

风格

[编辑]

富特文格勒相似,康维茨尼的指挥风格以大幅度的手势和排斥精确的节拍著称[12]

注释

[编辑]
  1. ^ 又译孔维茲尼[3]康维奇尼[4]孔维奇尼[5]康维赤尼[6]康威茨尼[7]孔维奇尼库[8]康维茨舒尼[9]康维茨奇尼[10]

参考资料

[编辑]
  1. ^ 贺秋帆. 不可重复的瞬间:古典音乐聆听巡礼.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575. ISBN 978-7-5598-5298-4. 
  2. ^ 赵毅敏. 重振莱比锡指挥学派的光辉 谈夏伊的莱比锡年代. 音乐爱好者. 2014, (5): 38–41. ISSN 1005-7749. CNKI YYAH201405010. 
  3. ^ 皮耶罗·拉塔利诺. 巴克豪斯. 由高翔; 徐嘉倩翻译. 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9: 72. ISBN 978-7-5523-1754-1. 
  4. ^ 音乐译文编辑部 (编). 契普里安·波魯姆貝斯庫普乐院——斯美塔那和德沃夏克博物館——德国国家歌剧院——“克列莫納”弦乐器制造厂. 音乐译文 (音乐出版社). 1957, 9 (4月): 149. CSBN 8026·617. 
  5. ^ 金建民 (编). 今日音乐家. 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5: 146. ISBN 978-7-5523-0729-0. 
  6. ^ 张谦. 常用音乐简释. 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8: 79. ISBN 978-7-81127-037-2. 
  7. ^ 音翔. 莱比锡格万德豪斯管弦乐团. 视听技术. 1996, (2): 120–123. ISSN 1006-8589. CNKI STJS199602031. 
  8. ^ 卞祖善; 卞正兰 (编). 交响乐艺术. 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13: 333. ISBN 978-7-5440-5652-6. 
  9. ^ (加)格伦·古尔德著. (美)提姆·佩吉 , 编. 古尔德读本. 由庄加逊翻译. 桂林: 漓江出版社. 2016: 499. ISBN 978-7-5407-7562-9. 
  10. ^ 夏宏; 刘海发. 一位东方人引领的德累斯顿之声. 音乐爱好者. 2006, (12): 16–20. ISSN 1005-7749. CNKI YYAH200612006. 
  11.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Recordings by Franz Konwitschny. Naxos. [2025-05-28] (英语). 
  12. ^ 12.0 12.1 12.2 Schwinger, Wolfram. Konwitschny, Franz. Grove Music Online. [2025-05-28]. doi:10.1093/gmo/9781561592630.article.15350 (英语). 
  13. ^ 13.0 13.1 13.2 13.3 Fred K. Prieberg: Handbook of German Musicians 1933–1945. CD-ROM-Lexikon, Kiel 2009, 2nd edition, p. 4167
  14. ^ German Federal Archives R 9361-IX CARD FILE/2231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