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B·凯洛格
- العربية
- مصرى
- Azərbaycanca
- تۆرکجه
- Беларуская
- Беларуская (тарашкевіца)
- Български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ansk
- Deutsch
- English
- Esperanto
- Español
- Eesti
- Euskara
- فارسی
- Suomi
- Français
- עברית
- Magyar
- Bahasa Indonesia
- Ido
- Íslenska
- Italiano
- 日本語
- ქართული
- 한국어
- Kurdî
- Latina
- Lietuvių
- Latviešu
- Македонски
- Bahasa Melayu
- Nederlands
- Norsk bokmål
- Occitan
- Polski
- پنجابی
- Português
- Română
- Русский
- Srpskohrvatski / 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
- Simple English
- Slovenščina
- Svenska
- Kiswahili
- Türkçe
- Татарча / tatarça
- Українська
- اردو
- Oʻzbekcha / ўзбекча
- Tiếng Việt
- Yorùbá
![]() |
Frank Billings Kellogg![]() | |
---|---|
![]() | |
第45任美國國務卿 | |
任期 1925年3月5日—1929年3月28日 | |
总统 | 卡爾文·柯立芝 赫伯特·胡佛 |
前任 | 查爾斯·埃文斯·休斯 |
继任 | 亨利·劉易斯·史汀生 |
美國參議院 來自明尼蘇達州 | |
任期 1917年3月4日—1923年3月4日 | |
前任 | Moses E. Clapp |
继任 | Henrik Shipstead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1856-12-22)1856年12月22日 美國紐約州波茨坦 |
逝世 | 1937年12月21日(1937歲—12—21)(81歲) 美國明尼蘇達州聖保羅 |
政党 | 共和党 |
专业 | 政治人物, 律師 |
弗兰克·比林斯·凯洛格(Frank Billings Kellogg,1856年2月22日—1937年12月21日),美国律师,政治家,曾任美国国务卿。1927年,和法國外交部長阿里斯蒂德·白里安發起非戰公約。凱洛格因此於1930年獲得1929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1]
前任: 查尔斯·埃文斯·休斯 |
美国国务卿 1925年-1929年 |
繼任: 亨利·L·斯廷森 |
![]() | 这是一篇與美國人物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
副总统 |
| |
---|---|---|
国务卿 | ||
战争部长 | ||
财政部长 |
| |
司法部长 | ||
邮政部长 |
| |
海军部长 | ||
内政部长 | ||
农业部长 |
| |
商务部长 | ||
劳工部长 |
|
副总统 | 查尔斯·柯蒂斯 (1929年-1933年) | |
---|---|---|
国务卿 | ||
战争部长 | 詹姆斯·W·古德 (1929年) - 帕特里克·J·赫尔利 (1929年-1933年) | |
财政部长 | ||
司法部长 | 威廉·D·米切尔 (1929年-1933年) | |
邮政部长 | 沃尔特·F·布朗 (1929年-1933年) | |
海军部长 | 查尔斯·弗朗西斯·亚当斯三世 (1929年-1933年) | |
内政部长 | 雷伊·L·威尔伯 (1929年-1933年) | |
农业部长 | 亚瑟·M·海德 (1929年-1933年) | |
商务部长 | ||
劳工部长 |
第一組 |
| |
---|---|---|
第二組 |
|
1901年—1925年 | |
---|---|
1926年—1950年 | |
1951年—1975年 | |
1976年—2000年 | 1976年:威廉斯、科里根 / 1977年:國際特赦組織 / 1978年:萨达特、贝京 / 1979年:德蕾莎修女 / 1980年:佩雷斯 / 1981年:联合国难民署 / 1982年:默达尔、加西亚 / 1983年:瓦文萨 / 1984年:图图 / 1985年:国际防止核战争医生组织 / 1986年:維瑟尔 / 1987年:阿里亞斯 / 1988年: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 / 1989年:第十四世达赖喇嘛 / 1990年:戈尔巴乔夫 / 1991年:昂山素季 / 1992年:門楚 / 1993年:曼德拉、德克勒克 / 1994年:阿拉法特、佩雷斯、拉宾 / 1995年:帕格沃什科学和世界事务会议、罗特布拉特 / 1996年:西门内斯·贝洛、奥尔塔 / 1997年:国际反地雷组织、威廉斯 / 1998年:休姆、特林布尔 / 1999年:無國界醫生 / 2000年:金大中 |
2001年至今 | 2001年:联合国、安南 / 2002年:卡特 / 2003年:艾芭迪 / 2004年:馬塔伊 / 2005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巴拉迪 / 2006年:尤努斯、孟加拉乡村银行 / 2007年:戈尔、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 2008年:阿赫蒂萨里 / 2009年:奧巴馬 / 2010年:刘晓波 / 2011年:约翰逊-瑟利夫、格鲍伊、卡曼 / 2012年:欧洲联盟 / 2013年:禁止化學武器組織 / 2014年:薩塔亞提、优素福扎伊 / 2015年:突尼斯全國對話四方集團 / 2016年:桑托斯 / 2017年:國際廢除核武器運動 / 2018年:穆奎格、穆拉德 / 2019年:阿比 / 2020年:世界糧食計劃署 / 2021年:雷萨、穆拉托夫 / 2022年:比亚利亚茨基、纪念、公民自由中心 / 2023年:穆罕默迪 / 2024年:日本原水爆被害者團體協議會 |
注:年份不一定是實際獲獎時間,1912年、1919年、1925年、1929年、1933年、1935年、1944年、1952年、1954年、1960年、1962年、1976年的獎項都延後一年頒發。 |
- ^ The Nobel Peace Prize 1929. NobelPrize.org. [2025-05-22] (美国英语).
- 自2013年10月缺少来源的条目
- 自2022年8月需要從英語維基百科翻譯的條目
- 含有多个问题的条目
- 本地相关图片与维基数据不同
- 全部小作品
- 美国人物小作品
- 包含FAST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ISNI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VIA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WorldCat实体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BN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BNFdat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GN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J9U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LC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NT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DTBIO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USCongress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NAR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SNAC-I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SUDO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CS1美国英语来源 (en-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