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康元帥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康王信仰
康元帥立姿神像,赤面蓄鬍,手持雙鐧

康元帥,又稱康真君康公康王,是中國道教民間信仰的一位神祗,為東嶽十太保之一。在華南台灣,康王信仰很普遍。

信仰來源

[编辑]

康元帥的原型有多種說法,根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的說法,康元帥「負龍馬英语Longma之精,而生於黃河之界。」他生而仁慈,連虫蟻都不輕易殺害。有一次他救了一隻被折斷翅膀的,用醇漿喂養。之後這隻鸛含著長生草飛回來報答他。他接濟百姓,為鄉里稱讚。玉皇上帝得知後,封他為仁聖元帥,「以掌四方都社令焉」。[1]

北遊記》中則提到了另一種說法,稱他本名康席,是西安府黑松林的妖精,在仁聖巖中興妖作怪。玄天上帝途經此處,被他攔路打劫,困在鐘蓋之下。後因妙樂天尊的協助,將蛇精變作仙丹哄騙其吃下,因而降伏了康席。之後歸正途,跟隨玄天上帝收妖,被玉皇上帝封為「仁聖康元帥」。[2][3]

另外有一種說法,認為康王的原型是北宋將領康保裔。根據《宋史·忠義傳》的記載,康保裔在與契丹的戰爭中殉國。死後被尊為神,宋廷賜號「威顯善利靈應英烈王」。[4]

宋會要》中提及到一位「康舍人」的神祗,其為東嶽大帝下屬的佐神,慶元二年(1196年)被加封為「威濟善利孚應英烈王」,其封號與康王康保裔的封號頗有類似之處。康舍人為瘟神,可能在後世逐漸與康王康保裔混為一談,將康舍人附會為康保裔。[4]石秀峰在查閲了清代廣東地方志及各地康公廟的碑文後指出,當地信奉的百姓僅强調了康公的靈驗,而沒有提及他的忠義,由此可見康公似乎偏向於道教一類神明,而不是因忠義而被尊為神的康保裔。[5]

各地的信仰

[编辑]

康王信仰遍佈華南各地,其中以江西為康王信仰的集中地區,湖南廣東江蘇福建等各省亦多分佈,其在贛南客家人聚居地尤受尊崇,僅在瑞金就有多座康王廟。[4]

福建台灣,康元帥被列為五營將軍之一,他掌管的是內五營中的南營。溫元帥與康元帥也是福州九案泰山信仰的主神。

參見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五·康元帥》
  2. ^ 《北遊記·祖師入天宮收華光》
  3. ^ 祭祀信仰-康元帥. [2025-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3-15). 
  4. ^ 4.0 4.1 4.2 王元林; 何方. 康王信仰变迁与国家祭祀、道教关系初探. 文化遗产. 2011, (3). 
  5. ^ 石秀峰. 清代珠江三角洲康公傳說的流變 (PDF). [2025-03-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