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昇
尹昇(513年—582年7月7日至8月4日之间),字阿各提,朔州(今山西省朔州市)人,西魏、北周、隋朝官员。
生平
[编辑]尹昇年少时雄健英勇,有器量,以宇文泰亲信为起家官,因为恭敬勤劳和战功,历任奉朝请、都督。大统三年(537年),尹昇跟随进攻洛阳,作为先锋冲入敌阵,封昌国县开国子,食邑三百户。同年,尹昇又随柱国赵贵支援颍川郡,加持节、抚军将军、大都督、通直散骑常侍,很快升任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又升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大都督,在宁州统帅八坊。尹昇又率领策应部队出灵州、盐州等六州,防守北周北部边境。尹昇因为屡次北征柔然的功绩,封乌氏县开国公[1],增加食邑总计一千三百户。保定三年(563年),尹昇出任冯翊郡太守,恰逢蛮族起兵反叛,尹昇率兵一万前往讨伐,返回后升任兴州刺史。建德二年(573年),尹昇转任大将军。建德五年(576年),周武帝诏令尹昇出任南朔汾蔚显四州诸军事、南朔州总管。同年冬十月,尹昇跟随周武帝东征北齐。十月癸亥(576年11月24日),周武帝到达晋州,派遣齐王宇文宪率领精锐骑兵两万守卫雀鼠谷,陈王宇文纯率领步兵骑兵两万守卫千里径,郑国公达奚震率领步兵骑兵一万守卫统军川,大将军韩明率领步兵骑兵五千守卫齐子岭,乌氏公尹昇率领步兵骑兵五千守卫鼓钟镇[2],凉城公辛韶率领步兵骑兵五千守卫守蒲津关,柱国赵王宇文招率领步兵骑兵一万从华谷进攻北齐汾州的各个城池,柱国宇文盛率领步兵骑兵一万守卫汾水关,周武帝又派遣内史王谊监管六军进攻晋州平阳城[3][4][5],北齐平定后尹昇以军功加上大将军。大象元年(579年),尹昇出任延州总管。大象二年(580年),尹昇改封北地郡公,增加食邑总计二千户。开皇二年(582年)夏六月,尹昇在长安去世,虚岁七十,隋文帝诏令赠予原本的官职和爵位,加金罗迁并四州诸军事、金州刺史,同年冬十二月辛未朔廿五日乙未(583年1月24日)葬于蓝田县小陵原[6]。
墓志
[编辑]尹昇墓志于西安南郊杜陵原出土,志石今存民间。志文23行,满行23字,正书,有方界格。盖题16字,4行,每行4字,阳文篆书,有方界格。志石长宽均44厘米,志盖覆斗形,盝顶长36厘米、宽35.5厘米。墓志图文载在《陕西新见隋朝墓志》[7]。
参考资料
[编辑]- ^ 《周书校勘记·卷六·帝纪第六·六》:(焉)〔乌〕氏公尹昇 北史卷一0周本纪下、册府卷一一七“焉”作“乌”,北史“昇”作“升”(册府作“尹昇”,知采自周书。)“昇”“升”互通。“焉氏”则无此郡县。当从北史、册府作“乌氏”。通鉴卷一七二作“焉氏公尹升”,胡注以为“焉氏”即魏书地形志凉州番和郡之燕支县。按魏书卷一0六地形志安定郡有乌氐县,云“二汉、晋属(安定)”。则即汉书地理志之“乌氏”。汉志颜师古注“氏音支”,知“氐”字误。魏书卷四五韦阆附梁颖传称梁嵩遵封乌氏县开国伯,正作“乌氏”。尹昇所封亦即此县,作“焉氏”误,不必强以燕支县实之。今据改。
- ^ 《周书校勘记·卷六·帝纪第六·七》:(锺)鼓〔锺〕镇 宋本、南本及北史周本纪下、册府卷一一七、通鉴卷一七二“锺鼓”都作“鼓锺”。通鉴胡注引水经注(卷四河水注)教水所经有鼓锺上峡、鼓锺川、鼓锺城。知“锺鼓”为“鼓锺”误倒,今据改。
- ^ 《周书·卷六·帝纪第六》:癸亥,帝至晋州,遣齐王宪率精骑二万守雀鼠谷,陈王纯步骑二万守千里径,郑国公达奚震步骑一万守统军川,大将军韩明步骑五千守齐子岭,乌氏公尹昇步骑五千守鼓钟镇,凉城公辛韶步骑五千守蒲津关,柱国、赵王招步骑一万自华谷攻齐汾州诸城,柱国宇文盛步骑一万守汾水关。遣内史王谊监六军,攻晋州城。
- ^ 《北史·卷十·周本纪下第十》:癸亥,帝至晋州,遣齐王宪帅精骑二万守雀鼠谷,陈王纯步骑二万守千里径,郑公达奚震步骑一万守统军川,大将军韩明步兵五千守齐子岭,乌氏公尹升步骑五千守鼓钟镇,凉城公辛韶步骑五千守蒲津关,柱国赵王招步骑一万自华谷攻汾州诸城,柱国宇文盛步兵一万守汾水关,遣内史王谊监六军攻晋州城。
-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二》:周主至晋州,军于汾曲,遣齐王宪将精骑二万守雀鼠谷,陈王纯步骑二万守千里径,郑公达奚震步骑一万守统军川,大将军韩明步骑五千守齐子岭,焉氏公尹升步骑五千守鼓钟镇,凉城公辛韶步骑五千守蒲津关,赵王招步骑一万自华谷攻齐汾州诸城,柱国宇文盛步骑一万守汾水关。遣内史王谊监诸军攻平阳城。
- ^ 周晓薇,王其祎. 《贞石可凭 新见隋代墓志铭疏证》. 北京市: 科学出版社. 2020年8月: 16–18. ISBN 978-7-03-063746-8 (中文(繁體)).
- ^ 刘文编著. 《陕西新见隋朝墓志》.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18.01: 10. ISBN 978-7-5518-1705-9.